不一會兒,張潮和其他人也都來到了演播廳。一力推動“代筆門”的幾個人雖然在網絡上對張潮劍拔弩張,但此刻麵對麵,卻顯得尷尬,反而是張潮從容很多,一一和他們打了招呼。
不過方老師、土摩托等人顯然也多是第一次見麵,彼此之間的尷尬並不比麵對張潮時更少。
主持人汪玲玲也來到了現場,和所有嘉賓都打了招呼。她主持過多個文化、綜藝類節目,最有名的便是《綜藝大觀》和《第十放映室》。
現場的編導和張潮、方老師等人交代了上場的走位和直播的流程以後,就讓台裡的化妝師給幾人上個簡單的電視妝,又給他們胸口彆上姓名牌、領口夾上無線麥,就算準備就緒了。
方老師看著場上的椅子,幾次欲言又止。自己這次為了顯示“單刀赴會”的勇氣,特意交代不讓司馬北跟著;沒想到在現場,“單刀赴會”的人卻成了張潮了。
“臨時加塞”的蓮嶽、土摩托、平克等人,雖然他也有所耳聞,但是見麵卻還是第一次。雙方在張潮“代筆門”事件中的立場一致,卻沒有事先溝通過。
無論是彼此的熟悉程度,還是現場的氛圍也都不允許他們多聊。他心中一直隱隱縈繞著的不安感,此刻被放大了,但是選擇臨陣退縮,又不是他的性格能容忍的。
2006年7月15日,星期六,早上11:00,CCTV10《人物故事》欄目特彆直播“走近作家張潮,解開成名之迷”正式開始了。
主持人汪玲玲在做了簡短的開場白以後,就介紹起現場的嘉賓;被點到名字的嘉賓一一起身,向觀眾致意,隻不過張潮這邊就顯得格外形單影隻:
“坐在我左手邊,隻有一個人的,就是最近這場風波的核心人物,青年作家張潮。”
台下掌聲如雷。
“坐在我右手邊的,分彆是美國分子生物學博士、科普作家方老師……自由撰稿人蓮嶽……傳媒人平克……專欄作家土摩托……記者南風……作家常平……大學教授、文化學者劉鈺女士。”
台下掌聲稀稀落落。
電視機前的不少觀眾都皺起了眉頭。一位天津大爺本來要去獅子林橋跳水,硬是被孫女拉著一起看直播,這一開場他就對孫女道:“介不是欺負小孩兒嘛?一幫幾十歲的人,還要不要點臉了!”
而張潮書迷最多的粵省,不少年輕人都摔了手裡的遙控,和同伴一起罵道:“丟雷……冚家……”
就連被請到現場的觀眾都有點小小的騷動,但好歹有編導控場,倒不至於在方老師這邊人起身的時候喝倒彩。
方老師心裡一陣煩悶,不豫之色已經掛相了;而張潮無喜無悲、麵若平潮。
這是他反擊的第一步——“強弱易勢。”
對圍觀者來說,同情“弱者”是一種普遍心理。方老師之所以能打假一打一個準,一方麵是對方確實是“假”;另一方麵,是他始終揪準了那些在學術界位高權重的人打。
他把自己塑造成一心打假的“獨行俠”,並且一直在“螳臂當車”。那麼在旁觀者看來,他是以渺小的個體挑戰巨人,自然帶有一種悲壯的意味。這種“以弱擊強”的形象,為他在輿論上贏得了極大的寬容度。
方老師對今天CCTV直播的預想也是他一個人挑翻張潮在內的國內中堅作家群。結果現場一看,反過來了,是張潮一個20出頭的青年,獨自麵對他們所有人的攻擊。
所以現場的張潮看似是“弱勢”的一方,但在大眾輿論上,其實“強”得可怕。
不過現在對方老師來說,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主持人汪玲玲介紹完嘉賓後,並沒有多做煽情,而是很乾脆地就把舞台讓給了他們。她把先發言的機會給了張潮,問道:“張潮同學,對於網絡上的種種質疑,你有沒有什麼想澄清的?”
張潮微笑道:“那太多了,我怕等我澄清完,節目都快結束了,對麵幾位老師都講不了幾句話,這央視演播大廳不白來了嗎?所以我還是想先請對麵的方老師,還有其他幾位老師
——對不起,你們人太多了,我記不住名字——先說說你們最主要的質疑點是什麼?既方便排序,也方便合並同類項,給觀眾們節省時間。”
張潮說完,坐在方老師左側的蓮嶽就麵色不快起來,但奈何主持人汪玲玲轉過來先問了方老師:“方老師,既然張潮同學這麼說了,那您先來講講看。”
方老師顯然沒有注意到從身旁和身後射來的幾束不友好的目光——當然,注意到了他也不會在乎——他用他那特有的嗓音問道:“你現在也隻有21歲,怎麼能寫出像《少年如你》《蝸居》這樣成熟的作品?特彆是《蝸居》,完全超出了你的閱曆範圍。天才也是有成熟的過程,哪怕石頭裡蹦出來的孫悟空,也要去菩提祖師那裡學習道法後才有本事大鬨天宮。”
不得不說,不管方老師人品和立場如何,他粗糙暗啞低沉偶爾還幽咽不清的聲線實在太有戲劇效果了,沒有聽過他聲音的觀眾都被嚇了一跳,加上三角眼、禿腦門和過於方正的頜角線——這放哪部電影電視劇裡,都是妥妥的反派。
準備去跳水的天津大爺徹底不想走了,看著電視裡方老師拍著大腿就罵道:“介你嘛一看就不是個好人!”
許多看過周星馳電影的觀眾,不約而同想到了《九品芝麻官》裡貪官三堂會審戚秦氏的場景。
張潮含笑點頭道:“方老師提出了一個關鍵質疑,其他幾位有沒有你們認為更重要的質疑點?如果沒有,我就先回答方老師的問題了。”
“慢著,我有!”開口的正是蓮嶽。
主持人汪玲玲忙道:“看來蓮嶽老師有不同意見,請講。”
他有點負氣地道:“大家好,我是蓮嶽,也是中國質疑張潮‘代筆’第一人,我在心浪的博客請大家多關注,我每個星期都會更新……”
汪玲玲不高興了,連忙打斷道:“蓮嶽老師,還請您直接一點。”
蓮嶽意識到自己被方老師受到的“禮遇”氣糊塗了,連忙收斂話題道:“……我認為張潮最先應該回應的是,他一個住校的高三學生,怎麼能多次在深夜更新文章。那個時間段,他應該在寢室睡覺才對!這是常識!”
張潮同樣含笑點頭道:“蓮嶽老師的這個質疑也很有力度,我到底該先回答哪一個呢——其他老師沒有了嗎?”
“我也有!”坐在“質疑方”第二排唯一的女性劉鈺開口了,不等汪玲玲講話,她就開口道:“張潮,你不覺得你應該先解釋一下為什麼你成績一下降、寫作就出名了麼?你和你父親到底是什麼關係?”
一句話問的現場哄堂大笑,張潮也無奈地道:“最後這個問題我必須優先回答——我和我父親是父子關係。咱們這是CCTV直播,不帶這樣講倫理哏的。”
劉鈺鬨了個大紅臉,不過還是強硬地道:“你知道我說的意思——我的意思是,你父親是不是給你代筆了!”
張潮回答得很乾脆,就兩個字“沒有”。不等劉鈺繼續發問,其他幾人就急匆匆地開始搶奪起發言權來——
“你說沒有就沒有?你怎麼證明?”
“張潮,你先說說你上燕大、燕師大,同時讀本科和碩士兩個學位,這麼荒謬的事情是怎麼發生的。”
“你這算什麼質疑?他那是有部委文件的,雖然是80年代發的,那也是有法律效力的——我想問的是,你還寫了一個話劇《窩頭會館》,雖然知名度沒有其他作品高,但對老BJ的味道還原得非常純正。你一個福海人,不是你爸代筆,怎麼寫得出這種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