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潮仔細看了照片,滿意地點了點頭,道:“這個‘題目’可不容易想,希望能讓所有參賽選手都有所觸動,也希望能吸引到足夠多的關注吧。”
馬伯慵搖搖頭,感歎道:“肯定又要轟動——真不知道你是怎麼想到這個主意的。”
張潮微笑不語,隻是讓馬伯慵務必盯緊,到時候千萬不能灑湯漏水。
來到滬上的第二天,張潮迎來了這次複賽的評委老師們。
原本張潮是想讓自己的老師於華繼續擔任今年的評委會主任,但是一算行程,於華此時應該正和好兄弟鐵生暢遊三晉大地,硬要拽過來乾兩天活兒,有點不太人道。
而曹文宣、王濛之前也都已經做過評委會主任了,他們表示既然要“新氣象”,那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評委也更新一遍,至少評委會主任也要換個新人。
最後張潮經過反複的斟酌,邀請了和自己頗有淵源的阿來擔任了本屆比賽複賽的評委會主任。而評委名單則包括韓少功、池莉、遲子建、蘇童、格非等,以及幾個重要文學雜誌的核心編輯。
張潮卻把自己排除在評委之外。一方麵自己去年做過一次評委,那一個通宵看作文的經驗,著實勾起了自己上一世的回憶,實在提不起興趣。
另一方麵,這次比賽結束以後,會安排一些學生接受記者的采訪,自己這個組織者也在其中,實在分身乏術。乾脆避嫌算了。
而阿來在作家當中屬於少壯派,又是中學語文老師出身,兼擅和散文,詩歌也寫的不錯,讓他做評委會主任,可以很好地居中平衡。
阿來對張潮來說,即使不算“知遇之恩”,但也相差不遠了。當年他指名讓自己陪同遊覽家鄉,並給他極高的讚譽,可以說為張潮掃除了很多障礙,讓許多對他心有不軌的人望而卻步。
所以張潮親自開車去機場接阿來。
看著眼前成熟許多的張潮,阿來也有諸多感慨。他沒有想到2年多前那個還略顯稚嫩的高中生,如今已經堪稱是叱吒文壇、攪動風雲的大手了。
兩人在路上,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近況。阿來忽然問張潮道:“你發給我的那個複賽題目,我反複斟酌了,一方麵覺得題目不錯,發揮的空間很大;另一方麵,又覺得解讀的歧義很多。你自己有什麼想法?”
張潮笑道:“阿來老師,這次既然是您擔任評委會主任,我連評委都不是,就不乾涉您的工作了。這次的題目,其實也是我在香港期間,受到那個城市的啟發,才想到的。”
阿來打趣道:“我事先設想了很多你可能會出的題目內容,但沒有想到竟然這麼大手筆。這一屆出了這麼個題目,你下一屆該怎麼辦?”
張潮也玩笑道:“我準備‘闊一屆、窮一屆’,這屆的題目錢花多了,下一屆就出個便宜點的……”
兩人說說笑笑,很快就到了酒店。
其他評委也先後抵達了酒店。大家略做休整以後,就和《新芽》《青春派》兩個雜誌的組織者,開了複賽前最後一個工作會議。
又是一夜過去。2006年7月31日的早晨9點30分,第八屆“新理念作文大賽”複賽,於滬上展覽中心,正式拉開了帷幕。
200多名選手,已經在9點左右全部簽到。張潮看過了名單,有欣慰,也有小小的失望。欣慰的是所有大陸、香港,以及澳門的選手,都來參加複賽了。
小小的失望,是台島選手,全部缺席。不過這是預料中事,不值得太過失落。
眾人彙聚在展覽中心東邊大展館的麵前,現場已經布置得花團錦簇,轉播的鏡頭緊緊對著每一個學生,將他們臉上的好奇、緊張、興奮……都一一記錄。
張潮不是一個羅嗦的人,也不想發表什麼賽前動員,他相信既然這些學生既然已經來了,那就已經做好了全力以赴的準備。
他朝著眾人點了點頭,隻說了一句:“來齊了?我們開始!”轉身就推開了展館的大門,然後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讓選手們魚貫而入。
進入比賽的場地的選手,幾乎不約而同地發出了一聲驚歎——隻見寬廣的場地內,200多張白色桌麵、木色桌腳的書桌陣列擺放,中間空出了一片圓形的空地。
而超過20排近1層樓高的白色書架又將這些書桌圍繞起來,形成一個似隔非隔的格局,於開放的環境中保持了寫作的獨立性。
書架外圍,又擺了數十張圓桌和十幾組淺色的沙發,每張圓桌上都有飲用水提供。
整體環境明亮、大氣、簡約,格調親切、自然。彆說那些學生了,沒有來過現場的工作人員和記者,也都忍不住驚呼起來。
一個記者對同行道:“怪不得要來展覽中心。不是展館,哪裡找得到這麼大片有冷氣的場地!”
另一個記者道:“真的是大手筆了!租這些家具就要不少錢吧?”
有知道內幕的神秘兮兮地道:“張潮他們一分錢沒花。據說是一個叫‘宜家’的品牌讚助的……”
很快,學生都按照桌子上的名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各自安坐下來。桌子上寫作用的稿紙,以及各種筆一應俱全。
張潮再次出現在所有人麵前,拿著話筒朗聲道:“複賽的所有要求,我們的工作人員在昨天已經和大家講清楚了。
我隻有一個希望,大家能享受這個過程,不要在意最後的結果。好,現在,就有請我們的‘題目’上場!”
說罷手一揮,隻見展館一角一塊幕布被拉開,一座“小山”被人推著,緩緩經過通道,來到場地中央的空地上。
大家這時候才看清楚,這複賽的“題目”,竟然是一塊碩大無朋的多層蛋糕,高度近乎有一層樓高,最底下那層的直徑,則超過2米。
蛋糕上的奶油造型豐富多彩,細看看是一個個的小人,整體看起來宛如一座城市!
這是什麼題目?
(兩章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