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洪武、永樂兩朝連續出現雄主,耗儘了福澤。】
【永樂之後的洪熙、宣德二帝都不是很長壽。】
【洪熙帝朱高熾,在位十個月去世。】
【宣德帝朱瞻基強一些,是父親的十倍,卻也隻有十年的在位統治。】
【比起洪武三十一年和永樂二十二年,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朱祁鎮繼位之時,才不過九歲的年紀,幼主登基,由太皇太後張氏輔政。】
【朱祁鎮成年後,接手權力,順利親政,他立誌要成為曾祖永樂帝那樣的一代雄主。】
【可有句話怎麼說來著,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
【朱祁鎮有這個心,卻沒有永樂帝的雄才偉略。】
【正統十四年,瓦剌入侵大明,到處燒殺搶掠,朱祁鎮企圖複製永樂帝的輝煌,竟不顧滿朝文武的反對,率領五十萬大軍揮師北伐。】
【沒有永樂帝的能力,卻想成為第二個永樂帝,結果可想而知。】
【朱祁鎮聽信太監王振讒言,為了滿足王振衣錦還鄉、風光炫耀的心願,竟不顧一切,讓大軍遠遠繞道王振家鄉蔚州。】
【結果,當大軍來到蔚州時,王振又覺得這樣浩浩蕩蕩經過,會弄壞蔚州的莊稼,害他被父老鄉親臭罵,於是又改變主意,讓大軍繞道東行。】
【就這樣來回折騰,導致糧草輜重跟不上,北伐大軍人困馬乏,軍心渙散。】
看到此處,原大明的朱元璋已經血壓飆升,控製不住。
他對著天幕,破口大罵:“畜生!蠢貨!王振不過是個沒根的死太監,這麼喜歡聽他的話,怎麼不認他當親爹?堂堂皇帝,竟被一個閹人哄得團團轉,真是氣煞朕也!”
朱元璋因是窮苦出身,比較接地氣,不喜歡用文縐縐的‘朕’作為自稱,天天掛在嘴上的都是‘咱’。
此刻用上‘朕’字,可見內心的憤怒已經到了一個難以言喻的地步。
永樂朝的皇帝朱棣,也是氣得鼻子都歪了,指著朱高熾一頓臭罵。
新大明。
“如此折騰,大明危矣!”
因不是這個世界發生的,朱元璋格外的冷靜。
他以戎馬半生的經驗,隱隱預感到,這五十萬大軍可能要折在這裡。
馬皇後麵色凝重:“驕兵必敗,如此折騰,哪怕有再多的大軍也遭不住。”
“該死的孽障,你給老子爭氣一點行不行?”
朱棣氣得快吐血了,但還是盼著大軍出征順利。
五十萬大軍不僅僅是大明的精銳所在,背後更是五十萬個家庭。
然而,最令人害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在朱祁鎮和狗腿子王振的反複作妖下,戰局呈現一邊倒的可怕態勢。】
【五十萬大軍,幾乎是全軍覆沒。】
【英國公張輔等五十多位勳貴大臣全部戰死,朱祁鎮本人也成了瓦剌的俘虜。】
【經此一役,永樂、洪熙、宣德三朝,三代帝王幾十年締造的盛世、積累的人才,就此毀於一旦。】
【土木堡之變,也成了大明王朝由盛轉衰的關鍵轉折點。】
這一幕,看呆了兩個世界的人。
天幕已經明確說朱祁鎮是昏君,大夥兒也打好了預防針。
可當真正看到時,還是大吃一驚,瞪大了雙眼。
一個人,怎麼可以愚蠢廢物到如此地步?
五十萬大軍!
整整五十萬大軍!
就算是五十萬頭豬,丟在那兒,抓個幾天幾夜也抓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