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古城入口_深淵秘境之源力紀元_在線言情 
在線言情 > 玄幻魔法 > 深淵秘境之源力紀元 > 第二十五章 古城入口

第二十五章 古城入口(1 / 2)

三天後,李明站在挪威特隆赫姆附近的一座山坡上,眺望著下方的峽灣。深藍色的水麵在陽光下閃爍,遠處的雪山倒映在平靜的水中,構成一幅壯麗的自然畫卷。

“風元素殿堂應該就在這片區域,”他對身旁的林雪說,查看著玉佩上顯示的模糊地圖,”但具體位置還不夠清晰。”

從日本撤離後,守夜人立即安排了秘密行程,將核心團隊轉移到北歐。此時,李明、林雪和王教授已經抵達挪威,開始尋找風元素殿堂的線索,而藤原則留在亞洲,協調陰陽廳與守夜人的聯合行動,監視混元派的動向。

“根據當地民間傳說,這一帶曾是古代北歐薩滿聚集之地,”王教授解釋,翻閱著筆記,”他們信仰風神瓦力,認為這些峽灣是神靈呼吸的通道。從源力角度看,這與風元素殿堂的特性高度吻合。”

他們沿著山路繼續前進,目標是據說藏有古老石刻的洞穴。當地守夜人聯絡人——一位挪威曆史學家漢森教授已先行一步,在山洞入口等候。

“這一區域的地下結構極為複雜,”林雪查看著地質地圖,”大量冰川活動和地殼運動創造了錯綜複雜的洞穴係統。如果風元素殿堂真的在這裡,入口可能隱藏得非常巧妙。”

隨著他們接近目的地,李明感受到木之鑰和玉佩的微妙波動。四種元素能量——水、火、土、木——在他體內流轉,相互影響,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感知能力。他現在能夠識彆更加微妙的源力波動,特彆是當不同元素相互作用時產生的獨特模式。

“有意思,”他突然停下腳步,閉上眼睛感受,”這裡的源力流動...與我之前經曆的都不同。更加...流動,更加自由。”

林雪點頭:”風元素的特性——變化無常,難以捕捉,卻又無處不在。”

下午晚些時候,他們抵達了約定地點。漢森教授——一位六十多歲、精神矍鑠的老學者已在洞口等候。

“歡迎來到"風之低語洞穴",”他用帶著濃重口音的英語打招呼,”這裡是挪威最神秘的地方之一,也是我研究了三十年卻仍有無數謎團的課題。”

漢森教授將他們引入洞穴。入口處平淡無奇,但隨著深入,牆壁上開始出現精細的石刻——風格獨特的圖案,既不同於傳統的北歐符文,也不同於他們在亞洲見過的姆大陸符號,卻似乎是兩者的某種融合。

“這些石刻記錄了一個古老傳說,”漢森解釋,照亮一麵特彆完整的壁畫,”關於"天空之民"的故事——一群能夠操控風的人,據說他們從天而降,教導古代北歐人氣象預測和航海技術,然後在大災難來臨時返回了他們隱藏在山中的家園。”

“天空之民...聽起來像是姆大陸的一支分支,”王教授評論道,仔細研究著石刻中的人物形象,”可能是大災難後逃到北歐的一群元素引導者。”

洞穴蜿蜒曲折,時而寬敞,時而狹窄,但始終有一股奇特的氣流流動,即使在最深處也不會感到悶熱或缺氧。李明注意到,這氣流似乎有一定的規律,如同輕柔的呼吸。

“最有意思的部分在這裡,”漢森教授領他們來到一個圓形洞廳,中央是一根粗大的石柱,上麵環繞著七個風格各異的符號,”我花了二十年研究這些符號,發現它們代表七種不同的氣象現象:微風、強風、暴風、旋風、季風、熱風和寒風。但更奇妙的是,在特定日子,當外麵刮起特定方向的風時,這個石廳會產生奇特的音響效果,仿佛整個山體在歌唱。”

李明走近石柱,立刻感受到一種熟悉又陌生的源力波動。他取出玉佩,發現它對第五個符號——代表季風的標記有明顯反應,開始發出微弱的青色光芒。

“這是某種認證機製,”他輕聲對林雪說,”類似我們在之前殿堂看到的。”

“但似乎還缺少什麼,”林雪觀察道,”反應不夠強烈。”

王教授查看著石柱底部的一圈小型凹槽:”看這裡,像是需要某種特定物品放置其中。”

漢森教授好奇地看著他們的互動:”你們似乎對這些古老遺跡有獨特的理解。我研究多年,卻從未見過這種...反應。”

李明思考了一會兒,決定坦誠部分信息:”漢森教授,我們相信這個洞穴與古代"元素殿堂"網絡有關,特彆是風元素殿堂。我們正在尋找進入的方法。”

老教授的眼睛亮了起來:”元素殿堂!我在古籍中見過這個概念,但一直以為是神話隱喻。如果真實存在...這將改寫我們對古代文明的理解!”

在簡要解釋了他們的發現和使命後,漢森教授變得更加熱情,主動分享了他多年研究的細節。

“根據我的考古發現,這個洞穴係統下方可能確實存在更大的人工結構,”他展示著一份複雜的地下地圖,”但所有明顯的通道都在古代地震中被封閉了。如果還有入口,一定極為隱蔽。”

李明再次仔細檢查石柱和周圍環境。漢森提到的”山體歌唱”現象引起了他的注意。風元素以聲音和振動為媒介...也許入口的激活與聲音有關?

“教授,您能詳細描述一下那種"歌唱"現象嗎?”他詢問,”具體是什麼樣的聲音,什麼條件下會出現?”

“最明顯的是每年春分和秋分時節,當西北風以特定角度吹入峽灣,”漢森回憶道,”聲音很難形容...像是遠古的呼喚,同時低沉又高亢,仿佛來自另一個世界。更奇妙的是,聲音似乎能引發特定的情緒和景象,許多聽過的人描述看到了相似的幻象——一座懸浮在雲端的城市。”

“空中城市...我在姆大陸文獻中讀到過類似描述,”王教授興奮地說,”被稱為"風之殿",據說是風元素引導者的聖地。”

李明突然有了靈感:”聲音是鑰匙!我們不需要等待特定的風,而是要重現那種聲音模式。”

他開始檢查石柱周圍的結構,注意到洞廳的形狀實際上是一個精確的聲學設計,能夠放大和引導特定頻率的聲波。石柱上的七個符號可能代表七種不同的音調或振動模式。

“我想我知道激活方式了,”李明告訴團隊,”我們需要用源力創造特定的聲波模式。”

他取出所有四把鑰匙——玉佩、火之鑰、土之鑰和木之鑰,將它們按照石柱上符號的排列方式放置在周圍的凹槽中。然後,他閉上眼睛,嘗試調動四種元素能量,按照石柱上的季風符號指示的模式振動。

起初,隻有微弱的嗡鳴聲。但隨著李明逐漸掌握節奏,聲音開始增強,回蕩在整個洞廳中。四把鑰匙各自發出不同顏色的光芒,光線交織形成複雜的圖案,投射在洞穴頂部。

林雪和王教授也加入進來,利用自己的源力技能輔助李明,穩定能量流動。漢森教授則驚訝地看著這一切,難以置信地喃喃自語:”三十年...三十年的研究,終於...”

當聲音達到某個臨界點,整個洞廳突然開始震動,但不是危險的那種,而是一種有節奏的律動。石柱中央裂開,露出一道螺旋向下的階梯。同時,鑰匙們漂浮起來,回到李明手中,光芒逐漸消退。

“打開了,”林雪輕聲說,看著那道黑暗的通道,”風元素殿堂的入口。”

漢森教授激動得幾乎說不出話來:”這...這是考古學上的重大發現!我可以跟隨嗎?我必須親眼看看...”

李明看向林雪和王教授,三人無聲地交流了一下意見。漢森教授是當地專家,他的知識可能有所幫助,而且他已經看到了這麼多,完全排除他可能不明智。

“您可以和我們一起,”李明最終同意,”但必須嚴格遵守我們的指示。這些古代場所往往設有防護機製,可能對未經授權的訪客不友好。”

“我完全理解,”老教授鄭重承諾,”我會遵循你們的每一個指示。”

四人點亮照明設備,開始沿著螺旋階梯下降。與之前幾個殿堂不同,這裡的通道出奇地寬敞,沒有明顯的障礙或陷阱。牆壁上鑲嵌著一種發光的石頭,提供柔和的青白色光線。

“感覺空氣在流動,”林雪注意到,”不像普通的地下空間那麼沉悶。”

“這個設計讓我想起古代波斯的風塔,”王教授評論道,”利用空氣密度差創造自然通風。”

隨著深入,他們開始聽到遠處傳來的聲音——風的低語、遙遠的歌聲,以及似乎是笑聲的回音。這些聲音飄渺不定,時遠時近,給人一種迷幻的感覺。

“聲音幻象,”林雪警告,”風元素的特性之一。保持警惕,不要被乾擾。”

下降約十分鐘後,階梯突然結束,隊伍進入一個巨大的開放空間。這個空間令人震撼——一個直徑超過一百米的圓形大廳,頂部高聳,宛如一座地下大教堂。最令人驚訝的是,整個空間中彌漫著輕薄的雲霧,在大廳中部形成幾個漂浮的雲層平台。

大廳的中央是一座懸浮在空中的小型建築,外形像是一座精美的亭子或神殿,沒有任何明顯的支撐結構

大廳的中央是一座懸浮在空中的小型建築,外形像是一座精美的亭子或神殿,沒有任何明顯的支撐結構,就這樣懸浮在雲霧之間。建築周圍環繞著七根晶瑩剔透的水晶柱,每根柱子內部似乎都有不同色彩的氣流旋轉。

“令人難以置信,”漢森教授震驚地輕聲說道,”這完全違背了常規物理學原理。”

“源力建築的典型特征,”王教授解釋,”利用元素能量創造的反重力效果。水之殿堂有水的支撐,火之殿堂有熱氣流,土之殿堂有地質結構,木之殿堂有生命力,而這裡——”

“風的力量,”李明完成了他的句子,”空氣本身成為了支撐和建築材料。”

他們麵臨的第一個挑戰是如何到達中央的懸浮神殿。大廳地麵與神殿之間沒有明顯的橋梁或道路,隻有那些看似不穩定的雲層平台。

“我想這是一個測試,”林雪觀察道,”考驗訪客對風元素的理解和信任。”

李明思考片刻,然後取出玉佩,嘗試感受周圍的源力流動。在他的感知中,空氣並非靜止的,而是按照特定模式流動,形成看不見的”風道”,連接地麵和雲層平台。

“有一條路徑,”他告訴團隊,”由氣流構成,但需要正確的步伐和節奏才能跟隨。”

他小心地邁出第一步,看似踏入空氣中,但腳下傳來一種奇特的支撐感,仿佛踩在彈性十足的氣墊上。

“跟我來,”他邊走邊指導,”感受氣流的方向,跟隨它的節奏,不要抗拒。”

林雪和王教授憑借豐富的源力經驗,很快掌握了竅門,跟在李明身後穩步前進。漢森教授則顯得猶豫不決,畢竟對普通人而言,踏入看似虛無的空中是極大的心理挑戰。

“握住我的手,教授,”王教授伸出手,”相信我們,也相信你研究了一生的古代智慧。”

漢森深吸一口氣,握住王教授的手,閉上眼睛邁出第一步。當他感受到腳下確實有支撐時,臉上的恐懼逐漸轉為驚喜。

四人沿著看不見的風道,從一個雲層平台跳到另一個,逐漸接近中央的懸浮神殿。隨著接近,他們能更清晰地看到神殿的細節——它並非由常規建材構成,而是由某種半透明的晶體建造,表麵刻滿了風元素符文,內部有青白色的能量流動。

最終,他們成功抵達神殿入口。入口沒有門,隻有一道拱形開口,周圍刻著一圈特殊符文。當李明接近時,符文開始發光,似乎在回應他攜帶的鑰匙。

“它在歡迎我們,”他輕聲說,走進神殿內部。

神殿內部空間比外觀看起來要大得多,中央是一個懸浮的風之漩渦,形成一個微型風暴眼。漩渦周圍是七把造型各異的座椅,每把都麵向不同方向,似乎為特定的儀式或會議設計。

“這裡是風元素議會,”王教授推測,檢查著牆上的曆史記載,”古代風元素引導者聚集和決策的地方。”

就在團隊觀察神殿布局時,中央的風暴眼開始旋轉加速,風聲由微弱變得強烈。從漩渦中心,一個人形逐漸顯現——風之殿堂的守護者。

與之前遇到的守護者不同,風守護者呈現為一個年輕男性的模糊形象,全身半透明,邊緣不斷流動變化,仿佛隨時可能化為一縷風消散。他沒有實體,更像是一個由風構成的投影或幻象。

“水之引導者,”守護者的聲音如微風拂過,時而清晰時而飄渺,”你已經收集了四把鑰匙,遠超我的預期。”

李明向前一步,恭敬行禮:”我們尋找風之鑰,繼續完成收集七鑰的使命。”

守護者圍繞著他們緩慢飄動,似乎在評估每個人:”水、火、土、木...四種元素的力量已在你體內融合。這種平衡的成就很少見。”

他停在漢森教授麵前,表現出特彆的興趣:”一個沒有源力能力的人類,卻有著真誠的求知欲和尊重。”他輕笑一聲,”幾千年來,你是第一個單純憑著知識和信念來到這裡的普通人。”

漢森教授驚訝地說不出話來,隻能誠惶誠恐地點頭致意。

守護者返回中央位置:”關於風之鑰,我必須告訴你們,情況比你們預期的更複雜。”

他揮手在空中劃出一個符號,神殿一側的牆壁變為透明,顯示出另一個空間的景象——一個與他們所在神殿類似但更簡陋的房間,裡麵有五個人正圍繞著一個裝置,看起來正在進行某種儀式或實驗。

“你們來晚了一步,”守護者說,”三天前,另一組訪客找到了通往殿堂的次級入口。他們帶著強大的源力裝備和一定的古代知識,成功進入了存儲風之鑰的內殿。”



最新小说: 高武:表白99次,我升到滿級 野火吻星辰 流放,侯門棄女淪為通房丫鬟 我的係統整天都想讓我禿頭 穿成錦鯉假千金,獵戶夫君夜夜加餐 獸世巫女成團寵,修羅場全員黑化 侯府庶子:最強錦衣衛,隻手遮天! 開局被仙子逆推,覺醒吞噬武魂 再戰江湖之拳霸諸天 留學三年,瘋批少爺跪著求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