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以攝政王的名義總領朝政,不僅如此,他手上還掌控著大漢最為精銳的遼東王。
朝內朝外,所有的行政與軍事,沒有劉安的點頭,誰敢胡來?
此時的他做任何事都要深思熟慮,因為他的每一個決定,都事關大漢帝國的命運走向。
……
劉安站在未央宮的高台上,俯瞰著長安城的萬家燈火。
夜風拂過他斑白的鬢角,手中的竹簡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各地呈報的政務,劉潛與周亞夫則守在旁邊輔佐他處理國政。
自新帝繼位以來,劉安每日批閱奏章至深夜,力求在幼帝成年親政前,為大漢攢下更厚的家底。
雖然內部的危機已經暫時平息了下來,但北方的匈奴依然強大,隨時都有可能入侵邊境,這才是大漢最大的威脅!
劉安不想把這個麻煩留給後人,他要在自己死前將匈奴帶來的威脅徹底鏟除,為後人留下一個太平盛世。
但此時不能操之過急,雖然曆經文景二帝之後,大漢的國力正在穩定上升,但與匈奴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如今的大漢就像一把不是很鋒利的劍,劉安便是這把劍的持劍人。
他要打磨大漢之劍的劍刃,等到劍最為鋒利的時候,揮劍將匈奴梟首!
“太公,奏章已按您的批示下發。”周亞夫躬身呈上竹簡,語氣微妙,“隻是...關於吳楚舊地的兵權收繳一事,朝臣們仍有異議。”
七國之亂被平定後,吳王與楚王雖然死了,但他們還留下了龐大而又富饒的封國需要治理。
誰都想得到這些富庶的地盤,朝廷則必須謹慎處理,以防出現下一次諸侯叛亂。
“此事,孤已有決斷。”劉安撕碎竹簡,碎屑隨風散落在地,“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在吳楚地區任命由朝廷直接管轄的官員。
除此之外,孤還會頒布推恩令,即諸侯王死後,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亦可繼承封地的部分土地成為列侯,由郡守統轄。”
周亞夫與劉潛聞言,頓覺毛發悚立。
這所謂的“推恩令”,名義上是皇恩廣布,實則內藏殺機。
朝廷允許諸侯王將封地分封給所有子嗣,打破嫡長子獨享繼承權的傳統,這種政策滿足了諸侯家族內部非嫡係子弟的利益訴求,會讓其成為推恩令的擁護者。
封地被分割為多個小侯國後,每個侯國的規模和實力大幅縮減,諸侯國越分越小,最終徹底喪失對抗中央的能力。
“父親,這推恩令是陽謀啊!”
劉潛讚歎道:“諸侯如果答應分封,那?勢力便會溫水煮蛙的漸進削弱,最終名存實亡。
如果諸侯不答應分封,不僅背負道德汙名,還可能被其他子嗣聯合起來背刺。
這是明擺著朝廷要對付諸侯,諸侯們不僅不能反抗,還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朝廷從他們身上割肉!
這道政策,堪稱無解的陽謀啊!”
周亞夫點了點頭,心中同樣覺得佩服不已,看向太公的眼神愈發敬畏。
這位攝政的遼東王不僅用兵如神,在治理國家上同樣有著過人的智慧。
他真不知太公的腦子是怎麼長得,居然能想出來推恩令這樣的無解陽謀,兵不血刃的就能瓦解諸侯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