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漫天大雪紛飛,尚書台裡隻剩一盞孤燈還在明亮。
劉婉寧放下了手中的筆杆,她的眼神平靜宛如幽潭,凝視著麵前的燭火。
以前的時候她也總是在尚書台熬到深夜,但那時候漢帝常會來看她,兩人有說有笑,暢想著未來的美好。
可現在,隻剩她一個人了。
案台上的奏折裡,群臣建議提拔竇太後的哥哥竇憲為侍中,讓弟弟竇篤任虎賁中郎將,分管朝廷的政務與禁中護衛。
這是竇氏外戚在明目張膽的向劉婉寧索權,試圖奪走她的攝政之權。
倘若是遼東王攝政,外戚自然是不敢這麼乾的。
但現在攝政的隻是一個女人,儘管劉婉寧擔任相國多年,為大漢帝國立下了汗馬勳勞,但她以女兒身來攝政,顯然是不能服眾的。
空蕩蕩的尚書台忽然傳來了腳步聲,讓劉婉寧警覺了起來。
先帝死後,便再無人在深夜來尚書台看望她了。
有一道讓她再熟悉不過的慵懶聲音響起:“長夜漫漫,吾妹何故一人在此發愁?”
聽到這賤賤的聲音,劉婉寧便也知道來者是誰了。
她雖然放下了警惕,卻還是沒好氣的說道:“這麼晚了,你不在王府開枝散葉,怎麼想著來尚書台了?”
遼東王劉少淮斜倚門框,玄色大氅沾著雪粒子,依舊是那副玩世不恭的模樣。
他笑吟吟的說道:“我好歹也是你的兄長,你就不能對我尊敬一些嗎?”
劉婉寧冷聲說道:“倘若你能拿出做遼東王的氣魄,我又怎會對你不敬?”
縱觀曆代遼東王,有的擅於兵戈,以武德鎮天下;有的擅於謀略,以文才治江山;先祖們皆是震古爍今的豪傑,碧血丹心護佑大漢。
傳承至今,現在這一代執掌遼東王璽的劉少淮卻毫無建樹,成為了靖祖後人最大的汙點。
遼東王劉少淮淡然一笑,問道:“小妹可是在擔憂竇氏一族嗎?”
劉婉寧微微皺眉:“你到底想說什麼?”
劉少淮嘴角微微上揚:“吾有一計!”
“你快閉嘴吧!”妹妹卻毫不猶豫的打斷了兄長的話語。
她又怎不知自己這個遼東王哥哥是個什麼德行!
世人隻知當代的遼東王是個廢物,卻隻有劉婉寧知道,自己的兄長在智慧上不比任何一位遼東王遜色!
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自甘背負多年的廢物罵名,足以見得對方的心思有多深沉了。
劉少淮幼時起便才華橫溢,倘若讓他肆意妄為,定能攪得天下大亂,九州化作一片血海!
但他的天賦實在不適合用在正道上麵,他的思維總是與常人不同,想出來的謀略也大都傷天害理,注定會被萬人唾棄。
劉婉寧無論自己的處境有多麼的艱難,都不願意去求助兄長。
她實在擔憂,十幾代遼東王積攢下來的名望,因劉少淮一人而付之一炬。
“你先聽完我的計再做定論也不遲。”劉少淮無奈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