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又運起了靈蛇望天功法,意在觀察周邊情況的波動…
張偉發現青青進入了水湖莊…
“對!要到蔣村吃中飯的話就得快一點走。”姐姐補充了一句。
說話間大家已經要到月龍對麵了,月龍在本地被叫成“掘龍”,這裡的含義現在無人知道。
……
而陳老師還意猶未儘的在聊一些附近的“曆史”…
陳老師聊完了水湖莊,又聊茅店,“雞聲茅店月”。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
———唐·溫庭筠《商山早行》(妙句之妙)
陳老師喜歡古詩詞,喜歡畫畫,他口上時不時冒出一些“靈感”。
張偉與姐姐不懂某些句子,可是可可卻不同,明明不懂,卻仿佛什麼都知道,還說了“鄭板橋”應該來過這裡,要不然怎麼會有“板橋霜”。
搞得陳老師大大的表揚了一番,小丫頭竟然知道鄭板橋。
可是張偉就不知道鄭板橋,隻能樂嗬嗬的傻笑。
陳老師似乎對這片區域的感情頗深的,說的時候就有某種特殊的韻味,仿佛在說仙境似的。
因為有可可的搭配,陳老師就聊得更加起勁了…
在他的口裡,村子就如詩如畫,也許就因為他是大畫家,所以講故事就如畫畫一樣的一絲不苟。
茅店這個村,熟悉的人就很多了,儘管我沒有查證過什麼資料,但是,對其風物的記憶是相當深刻的。
這個村兩個大姓,吳姓和周姓,有一個祠堂,叫吳氏頓悟堂,一個私塾,還有一個庵堂,都保存完好,其中的私塾改作學校,我兄長們一個年齡段的人小時候都在茅店上學。庵堂儘管還在,但我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尼姑。
諸暨鄉風崇尚讀書,建國以來,凡學校,都是村裡最好的建築,在我們周邊數一下便知道了,陳蔡中學、陳蔡完全小學、下河圖在陳德茂的官邸,水湖莊、白果樹下在翁國華的小洋房,還有遠一點的斯宅斯民小學和盤山的盤山小學,更是榜上排名的。
記得我小時候茅店的教書先生是斯淑珍、周伯林老師,雖然我沒有在他們那裡讀過書,但是他們倆位以對學生極其負責任和對教育的態度非常認真而出名。
陳老師在說茅店的時候,可可偷偷摸摸的與張偉和姐姐說了一件事,那就是茅店曾經是茅山道士開的店,與應店街的道理一樣,傳說曾經是陰家開的店。
不過被陳老師聽到了,陳老師的意思是我們這片區域是茅山道士的根據地,所以這個茅店曾經是非常興旺的,不過後來因為後台弱,所以不得不隱掉了。
陳老師還就國家與家的關係做了某種類比,說明修仙意思與國家的支持有關係的。
有句話叫:“我不追求人脈,我就是人脈!”,說明人必須要自強自立,隻要你真正的做到有用了,那麼人脈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