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拿著文稿,從帳篷裡走了出來,見趙溫、張喜搖頭歎氣,心中疑惑。
她上前見禮。
趙溫點頭致意,一眼看到了她手中的文稿,順口說了一句。
“這是新作嗎?”
“非也。”蔡琰搖搖頭。“這是奉詔為陛下草擬的詔書,慶功宴上要用的。”
趙溫驚訝地看著蔡琰。“陛下讓你草擬詔書?”
蔡琰有些害羞。“蒙陛下不棄,召妾為女史,承先父遺業,侍候文書筆墨。”
趙溫回頭看了一眼張喜。
張喜也有點緊張起來。
蔡琰做不做女史,他們不在乎,但承其父遺業這件事有點麻煩。
蔡邕官職並不高,但他的學問極好,最出色的就是史學。從孝靈帝時起,直到去世之前,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是著史。
王允殺蔡邕,有一個關鍵的理由就是怕蔡邕著謗史,將來在史書上對他不利。
趙溫、張喜不像王允那樣擔心,可是這幾年,為了和董卓、李傕等人周旋,難免會做一些屈己從人的事。這要是記到史書裡,他們可就遺臭萬年了。
兩人不約而同的點點頭,轉身離去。
蔡琰不解,卻也沒多想,轉身來到天子帳前,報名請見。
劉協正在帳中得意,聽到蔡琰來了,命她進來,隨口問道:“你與司徒、司空相熟?”
“臣妾當年隨父在京,曾有幸拜見司徒、司空。”
劉協沒有多問,從蔡琰手中接過詔書草稿,看了一遍。
蔡琰還算有心,並沒有引用太多生僻的典故、字眼,他讀起來沒什麼問題。可若是考慮到屆時在場的有一半是半文盲的武夫,這篇稿子還是太雅致了。
劉協想了想,還是坦率的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蔡琰垂了頭。“臣妾再改過。”
“改是要改的,隻是不用過於遷就武人。你遷就不來,強行修改,反倒彆扭。”
“那……”蔡琰尷尬不已。
本以為自己用心寫了一夜的稿子,一定能讓天子滿意,沒想到還是這個結果。
“你就按史書的標準擬詔,屆時朕脫稿宣講便是。”劉協笑笑。“與那些粗漢說話,朕略有心得。”
蔡琰如釋重負。
她寫這種稿子的確彆扭。
不是她不知道那些粗漢聽不懂雅詞,而是粗漢能聽得懂的話,她實在寫不出來。畢竟是詔書,將來要載入史冊的,寫得太粗俗,丟的不僅是她個人的臉,還有朝廷的臉。
天子這個辦法,完美的解決了她的難題。
心情輕鬆了,蔡琰臉上難得地露出了笑容。
“臣妾遵旨。”
劉協想了想。“以後稱臣即可,不用稱臣妾。”
“可是臣妾是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