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營抽調精銳補充到南北軍,並不是針對楊定一人。
事實上,除了段煨,劉協要從每個西涼將領軍中抽調精銳,重建南北軍。
區彆隻在於人數多少。
這既是削弱西涼將領的實力,也是增強西涼人的向心力。
一味排斥甚至敵視西涼人,隻會將所有的西涼人都變成敵人。
至於將西涼人吸納入南北軍後,如何教化他們,那就是士孫瑞他們要考慮的問題了。
他們要掌握兵權,劉協就讓他們掌握兵權,看看他們能不能掌握得住。
這既是嘗試,也是考驗。
勾選完名單,劉協放下軍功簿,輕描淡寫的問了一個問題。
“將軍可知為何董承能夠擊敗郭汜,楊奉能夠擊敗李應?”
“自然是陛下英明,用兵如神。”
“是真心話?”
“臣不敢欺君,句句屬實。”或許是覺得這句話的確有點假,楊定又補充了一句。“臣初聞時,也覺得不可思議。但一次是巧合,兩次都是巧合的可能性太小了。雖然臣不明白陛下是怎麼做的,但臣相信這是天命,非陛下不能為。”
“其實也簡單。如果你想學,朕可以教你。”
楊定詫異地看著劉協。“陛下的用兵之道,臣也能學?”
“董承、楊奉能學,你自然也能學。”
遲疑了片刻之後,楊定還是安排不住好奇心。“呃……怎麼學?”
“將士同心,各儘其能。”
“將士同心,各儘其能?”楊定沉吟著,眼神閃爍,搞不清劉協究竟是什麼意思。
這兩句自然沒有錯,誰都能說,可是怎麼用,這才是問題所在。
“不懂?”
“臣愚昧,確實不懂,還請陛下點撥。”
“雖說大道至簡,但這還真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說得清楚的。這樣吧,朕給你安排一個軍師,協助你練兵,如何?”
楊定頓時警惕起來。“不知陛下說的是哪位賢能?”
“你希望是誰?”
楊定猶豫良久,試探地說道:“若是陛下允許,臣希望是楊侍郎,哦,現在是楊侍中了。”
劉協露出一絲遲疑,思索半晌,才勉強地點了點頭。
“那就楊修吧。不過他是朕之肱股,不能一直留在你的軍中。以三月為期,不論成與不成,三個月後,他必須回到朕的身邊。”
楊定正中下懷,連連叩謝。
他才不希望身邊總有一個天子的耳目呢。
——
送走楊定,劉協取出一枚竹簡,在待辦事務上劃去一條,又記了幾個字。
楊定的事暫時告一段落,接下來可以考慮張濟了。
相比於隻有幾千人馬的楊定,步騎過萬的張濟更要小心處理,以免弄巧成拙。
如何安頓張濟,他還沒找到最佳方案,隻是做了一些必要的鋪墊。
他想來想去,覺得應該和賈詡先商量一下,聽聽他的意見。哪怕不采納,也是對賈詡的尊重。
劉協派人將楊修叫了進來,先向他通報了剛才與楊定商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