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敢於謀刺董卓的荀攸一對比,他就是個渣,全無還手之力。
“公達,若衛固不來,如何?”
“傳詔諸縣,共討衛氏。”
劉協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荀攸的意思。
果然是字越少,事情越大。
荀攸短短一句話,八個字,就布下了一個逆轉形勢的大局。
——
衛覬還沒說完,就被衛固打斷了。
衛固越看越覺得衛覬讀書讀傻子,腦子有問題。
但他沒有說破,思索片刻,懇切地說道:“伯儒所言,自然在禮。隻是太尉身體有恙,夜寒霜重,不宜輕動。不如伯儒再走一趟,為我致言天子,請他容我一夜,明天一早,送太尉見駕,如何?”
衛覬也看明白了,衛固執迷不悟,有意拖延時間。
無論如何,不能再和這種人站在一起。
“伯父誠若有心,覬自然不介意再走一趟。隻不過君臣有禮,陛下駕臨,伯父縱使心有不安,不能親自出迎,也當奉羊酒,以饗大軍。”
衛固渾不在意。“這個不消伯儒提醒,我已經準備好了,等會便送出去。還請伯儒在天子麵前美言幾句,容我自省。”
衛覬滿口答應,轉身告辭。
出了正院,衛覬自己隨人去領衛固準備好的糧食、牛羊和酒肉,同時悄悄地命人回自己的院子,讓妻妾收拾一番,隨他出莊。
衛氏莊園已成危地,不可逗留。
半個時辰後,衛覬再次來到天子大營請見。
這一次,他不僅帶了犒賞天子三軍的食物,還帶了自己的妻妾。
他成家多年,有一妻一妾,尚無子嗣。
人到中年,還沒有親生血脈,這也是他在衛氏不太受人重視的原因之一。
再次請見天子後,衛覬如實彙報了與衛固交涉的經過,表示自己儘力了。
衛固叛不叛,他不敢保證,但他自己肯定忠於朝廷,願以身為質。
劉協不得不承認,衛覬能成為河東衛氏崛起的關鍵人物,自有其道理。
僅是這份機警,就超過無數人。
至於衛固那樣的蠢物,隻有被人利用的命。不管他投靠哪個陣營,都活不過三集。
舉手不打笑臉人,劉協隻能接受衛覬的效忠,還要以禮相待,拜為尚書郎。
要不然以後就沒人願意效忠了。
在禮遇衛覬的同時,劉協命人帶來了河東太守王邑。
王邑被關了大半個月,形銷骨立,從精神到肉體都接近崩潰。
聽完衛覬的敘述,王邑愣了半天,緩緩坐起,跪倒在劉協麵前。
“臣有眼無珠,為衛固、範先所欺。死罪,死罪。”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劉協淡淡地說道:“朕給你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王邑緩緩抬起頭,兩行濁淚湧出。“陛下慈悲,臣無地自容。若能補過,臣萬死不辭。”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