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心中了然,也不說破這些老臣的小心思。
“既然如此,就交由河東太守去辦。”
殊途同歸,最終都要由荀彧處理,這是他與這些老臣不多的共識之一。
看完工坊,裴潛安排了一頓晚餐。
算不上豐盛,但很實惠,尤其是粥燉得很爛,非常適合牙口不太好的老臣。
趙溫、楊彪對裴潛刮目相看。
張喜的壓力更大。
天子若是常駐河東或者並州,對關東人極其不利。路途遙遠,會讓很多人選擇更近的袁紹,關東人在朝廷的數量會越來越少,聲音也會越來越弱。
眼下的希望就寄托在荀氏叔侄身上。
趁著飯後散步消食的空檔,張喜找來了荀攸,試探天子討伐匈奴的計劃。
荀攸拱著手,一言不發。也不說知道,也不說不知道。
張喜接連問了幾句,都沒得到回複,明白荀攸是對自己保密,老臉有點掛不住。
但他畢竟是老臣,不僅沒有責怪荀攸,反而誇了荀攸幾句,說他有城府,能做大事。
荀攸依然無動於衷,默默告退。
張喜轉頭就找到了楊彪。
“文先,天子以三千騎出征,是不是太冒險了?”
楊彪看到了張喜與荀攸見麵,卻不知道他們說了些什麼,見張喜如此說,還以為是荀攸透露的,信以為真。
事實上,他聽了裴潛的彙報後,也有這種猜想,隻是不想相信。
他憂心忡忡。
天子以三千騎征討匈奴,除了風險大之外,最讓楊彪不安的是天子有意將士孫瑞排除在外。
這顯然不符合他們的期望。
但他又不便直接進諫。
士孫瑞先斬後奏,接受衛固的請降,觸及了天子底線,強諫隻會適得其反。
他再三考慮後,寫了一封信,命人送往士孫瑞大營。
——
士孫瑞撐著頭,揉捏著酸脹的眉心,眼中充滿血絲。
收到楊彪的書信時,他剛剛接受範先的請降。
得知衛固被免除了死罪,範先就接受了命運,主動派人請降。
範先很識趣,隻想保住性命。
在謀反的罪名下,能夠保住性命是他最大的期望,家產之類的暫時就顧不上了。
魏傑、沮俊等人都表示反對。
饒了衛固一命,已經惹得天子大怒。再放過範先,而且又是先斬後奏,士孫瑞就算有再多的理由,有再大的功勞,也無法平息天子的怒火。
但士孫瑞反複考慮後,還是力排眾議,接受了範先的請降。
殺死範先很容易,麾下將士都摩拳擦掌,等著立功。隻要他一聲令下,必然人人爭先,攻破範氏塢堡隻是時間問題。
但他不想這麼做。
攻破範氏塢堡,族滅範氏很容易,但這樣會讓河東人人自危,短時間內很難穩定。
雖說舉起反旗的隻是衛固、範先,但河東心懷觀望的人可不僅僅是衛固、範先,互相之間有姻親的更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