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與裴茂取得了共識,隨即批複了楊彪的奏疏。
軍屯之策可行,但全郡限定為四萬戶。戶一兵,由有四萬兵,分屬前後左右四將軍,各萬人。
軍屯戶自備軍糧,以縣為單位統一儲存,軍械則由鐵官統一供應,由大司農提供補貼。
朝廷的開銷則由鐵官、鹽池以及山澤收入提供。考慮到這些收入有限,上自天子,下至普通將士,都要勵行節儉,禁止鋪張浪費。
包括祭天大典在內,所有的朝廷禮儀一概從儉,以免增加河東百姓的負擔。
楊彪接到詔書批複,且喜且憂。
喜的是天子崇尚節儉,乃心王道。
憂的是這節儉似乎有些過了頭,發俸的日子遙遙無期。
天子都以溫飽為足,他們這些公卿大臣哪敢開口要錢。
可是沒錢,禮從何來?
禮儀從來不便宜,越是隆重的典禮越燒錢。
這無疑是個麻煩。
楊彪拿著詔書批複,轉身來找荀彧。
荀彧看完批複,很平靜。“楊公愛羊乎,愛禮乎?”
楊彪眼睛一眼。“無羊焉能成禮?”
荀彧雙手一攤。“現在真沒羊,如禮何?且不說河東全郡,安邑縣有多少人來占田,楊公想必也有所耳聞。幾萬大軍集結於此,為了籌集他們的口糧和過年的賞賜,我已經計窮了。朝廷大典的犧牲,我實在拿不出來。”
楊彪無奈地歎氣,越發惱怒士孫瑞當初的心慈手軟。
沒能對河東大族下手,導致朝廷掌握的物資極其有限,連典禮的犧牲都準備不齊。
天子下詔百姓占田,響應者也寥寥無幾,安邑縣寺門可羅雀。
很顯然,不動雷霆手段,這些河東大族是不會在乎的。
但取消對將士們的賞賜也是不行的。
幾萬將士,而且大半是剛剛投降的西涼兵,過年不給賞賜,肯定會鬨事。
隻不過他對士孫瑞的惱怒也就是嘴上說說,心裡其實清楚得很,真要對衛、範趕儘殺絕,現在河東不可能這麼安靜,他們也不可能有心情爭論是羊還是禮的問題。
寬嚴皆誤。
“依你之見,又當如何?”
“昔大禹治水,腓無胈,脛無毛,十三年過家門而不入,乃有天下。如今洛陽在望,天子不歸。新年將至,銳意北狩,辛苦不讓於大禹。此乃大漢之福,楊公又何必斤斤計較於祭禮是否有羊?”
楊彪眼睛一翻,欲言又止。
“且太原本是孝文皇帝之故國。天子過先帝故國,亦能祭山川,不必河東。”
楊彪眼珠一轉,轉怒為喜。
“文若,此計可行。隻是……如此一來,公卿非隨行不可。”
“楊公嫌遠麼?”
楊彪一愣,佯怒道:“豎子,你是嫌棄我等空耗河東錢糧,欲將我等趕去太原麼?”
荀彧哈哈一笑,隨即又道:“楊公何出此言,我隻是希望北軍儘快到達太原。早一天準備,就多一分勝算。不立功,士孫君榮如何能官至太尉?”
楊彪心領神會。
荀彧送走了楊彪,隨即召來五部督郵,命他們將募民軍屯的文書送往各縣,務必在正月初五之前送達,以便各縣在新年期間做好各種準備,新年一過便全麵推行。
——
司徒趙溫、司空張喜召集群臣議事,宣布了一條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