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荀攸的發言,劉協也有點意外。
這不是軍師,這是政委啊。
讀書人就是讀書人,想得多,也想得遠,站的高度也不一樣。
不像張楊等人,隻想著怎麼打贏眼前這一仗。
諸將散去之後,劉協又留荀攸說了幾句,表示感謝。
他身邊年輕人多,衝勁用餘,沉穩不足。的確需要荀攸這樣的中年智者平衡一下,以免失於輕率。
荀攸一反剛才的慷慨,沒說幾句,就主動告退了。
麵對如此情景,以作詩惜字如金著稱的劉協也隻能徒呼奈何。
好在他已經習慣了,很快就調整了情緒。
拿來剛才的聊天記錄,回顧了一下作戰的安排,確認沒有什麼疏漏之處,劉協起身走出了帳篷。
蔡琰連忙放下手裡的筆,抱起劉協的大氅,跟了出來。
“陛下,外麵冷,彆著了涼。”
劉協由蔡琰幫著披上大氅。他現在有點明白蔡琰為什麼要跟著來了。雖說他身邊有虎賁、侍郎,可是做這些事,還是女子比較在行,尤其是年長一些的。
論照顧人,蔡琰比伏壽細心周到。
“你進去吧,我隨便走走。”
蔡琰點頭答應,退了回去。她知道劉協有巡營的習慣,毋須她跟著。
劉協叫來王越,出了中軍大帳。
沿途有不少將士正在加固營帳,還有當值的將士走過,見劉協走過,他們都停下來行禮。劉協一一頜首示意,偶爾詢問幾句,並不刻意。
軍中將士已經習慣了這一幕,也不覺得與天子說話有什麼不得了的事。
不知不覺的,軍中將領的態度也跟著好了不少,打罵士卒的事情難得一見。
劉協去左側的張楊大營看了看,又去右側的王服大營看了看,還到匈奴人的大營前轉了一圈,最後回到大營,著重看了一下甲騎的情況。
甲騎是他的殺手鐧,也是由他直接負責的核心力量,自然要格外重視。
甲騎騎士正在做戰前安排,在三個百騎長的帶領下熟悉地形,進行戰鬥預演。
一旦發生戰鬥,如何走位將關係到戰鬥力的發揮。安排不好,自亂陣腳,不能殺敵事小,驚了馬,反衝禦帳,那才是大麻煩。
領司馬之職的騎都尉郭武趕了過來,向劉協行禮。
“陛下,甲騎已經準備好了,隨時能戰。”
劉協很滿意。“士氣很足,不過還是要注意休息,保持體力很重要。”
“陛下說得對。”郭武回頭看看神情興奮的騎士,一臉鄙夷。“聽說匈奴人可能就在附近,一個個興奮像得小公雞似的,就差伸長脖子打鳴了。”
劉協忍俊不禁。“利器在手,未曾一試,難免興奮。”
郭武點點頭。“可惜沒有斬馬劍,步戰難免遜色一些。”
劉協歎了一口氣。
他其實是想過為甲騎裝備斬馬劍的,畢竟甲騎都是精挑細選的勇士,不僅能騎戰,步戰也是一把好手。有重甲護體,毋須盾牌,雙手握持的斬馬劍才是步戰利器。
或者直接上陌刀。
但斬馬劍的要求太高,耗鐵量也大,裴潛實在做不到。
“先將就著用百煉刀吧。等朕有了錢,再給你們換更好的裝備。”劉協充滿希望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