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歡喜,便有人憂。
呂布忽然發現,他麵前不僅有廣闊的前程,還有不小的麻煩。
首先是他和西涼人之間的血仇。
西涼人中不僅有韓遂、馬騰,還有大量董卓舊部。
那些人不在眼前,他一時也沒想起。經張遼一提醒,他才意識到董卓的陰影並沒有隨李傕、郭汜一起消失,還盤踞在朝廷之中。
如果沒有自保的實力,隨時可能被他們背刺。
好在天子將他們分散到南陽、上黨、河東諸郡,沒有帶在身邊。
天子身邊隻有一個張繡。
呂布意識到,自己或許也應該送一個人到天子身邊,以為耳目。
他想起了魏續的建議,有些心動,又有些擔心。
蔡琰能為令史,女兒呂小環自然可以為郎。
但女兒太年輕了,能否承擔起這個重任,他沒什麼把握。
或許應該讓陳宮先教教女兒讀書。
呂布忐忑不安,想了很多,卻無法定奪。
但他意識到了一點:張遼對自己很重要,他能為自己提供魏續等人提供不了的幫助。
呂布悄悄地打量著張遼,考慮是不是該表示一下。
最直接的表示自然是重用張遼,配備更多的人馬。
“文遠,你和那些匈奴人很聊得來啊。”
張遼躬身施禮。“主要是朝廷的製度合宜,那些匈奴人誠心向善,願意效力。”
呂布點頭讚同。彆說是匈奴人,就連他都覺得天子的製度很誘人。
曾幾何時,邊郡子弟內遷一直為朝廷禁止。張奐立下大功,才得到天子特準,由敦煌遷入弘農。
如果效忠五年就能遷入內郡,並涼人都會趨之若騖。
不過此時此刻,呂布關心的不是這個問題。“那就把所有的匈奴人都撥給你指揮吧。”
張遼愣了一下,看看呂布,多少有些意外。
呂布可不是輕易放權的人,尤其是他這種並非呂布親信的。最典型的就是高順。作戰時,呂布會讓高順統兵,平時卻會收回兵權,以免高順坐大。
也就是高順有那樣的好脾氣,換個人總翻臉了。
呂布現在授兵給自己,或許是因為這兩百匈奴人本非他的部下吧。
張遼沒有多說,躬身領命。
魏續等人的情緒也有些異樣,眼中多了幾分嫉妒。
——
劉協沿河進兵,在離成宜尚有二十裡的莫那山南麓,斥候來報,前麵出現零星的鮮卑騎兵。
劉協之前便與荀攸分析過類似的情況,曲軍侯以上的軍官也都得到了相關的指示,就連半獨立於漢軍指揮係統的匈奴人都得到了相關的命令,是以並不慌張。
走在最前麵的去卑傳回消息的同時收攏隊伍,與鮮卑人保持安全距離。
鮮卑人曾經是匈奴人的附庸。檀石槐之後,鮮卑人實力大增,士氣也跟著高漲,如今的匈奴人已經不再是對手。不到萬不得已,不願與鮮卑人接戰。
劉協命令全軍停止前進,搶占有利地形。
羽林騎在山坡下立陣,做好了出擊的準備。
甲騎隱在羽林騎陣後,騎士下馬,兩人一組,互相配合著披甲,將備用馬匹趕到陣後,統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