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笑容不變。“張公,賈詡所招生員並不是簡單的教師,而是軍中將領,將來是要從軍征戰的。在涼州招募生員,也隻是方便,並不是刻意排擠關東人。張公若有合適人選,你報個名單給我,我願意做舉薦人。”
“當真?”
“張公麵前,豈敢有虛言。”荀彧笑容滿麵。“隻要他們能吃苦,哪怕武藝差一點也是可以的。你知道黃猗麼?”
張喜想了想。“江夏黃家的那個少年,娶了袁術女兒的?”
“就是他。他到行在後,本來隨楊修去了漢陽,每日苦練武藝。聽說天子詔書後,趕到禦營應募,成功入選。袁術的女婿都能入選,張公的弟子自然也沒問題。”
張喜眉頭微蹙,半晌後,冷笑一聲:“江夏黃氏子弟拜賈詡為師,黃琬的棺材板怕是壓不住了。”
荀彧裝作沒聽見。
他收到邸報時,就知道張喜會有意見,隻是沒想到張喜的反應會如何激烈。
原因也很簡單,天子這次招募的不是普通的讀書人,教將士讀書就行了,而是通曉武藝,要隨軍作戰的讀書人。關東當然有文武兼備的學子,但這樣的人才有幾個能在軍營裡和普通士卒同甘共苦?
至少張喜的弟子中沒幾個。
就算當初應募到軍中做教師的讀書人,也是實在找不到出路,不得不跟著天子流浪,吃儘了苦頭。能在軍中做教師,掙一份俸祿,至少可以養活一家人,這才欣然從命。
但凡有其他機會,這些人都不可能甘心在軍營裡待著,教一群粗漢識字。
黃猗也是一樣,如果他不是袁術的女婿,前途基本無望,你看他肯不肯吃那個苦。
張喜是司空,可以辟除弟子為吏,入仕的機會很多,有幾個願意從軍?自己不願意去,還又看不得彆人有機會,這才是張喜發無名之火的根本原因。
荀彧對此不以為然,但張喜是前輩,他也不能不留麵子。
“張公,太原的情況如何?你們回來了,誰負責太原的政務?”
張喜掃了荀彧一眼。“這個你應該問司徒,或者問北軍中侯。我是個閒人,不問事,問了也沒用。”
荀彧麵不改色。“張公就沒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張喜欠了欠身,放低了聲音。“文若,我有個想法,隻是不知道怎麼說?”
“張公有何高見?”
“你說袁紹受挫之後,會不會清醒一些?”
荀彧眼皮微顫,沉思良久。“張公不妨試試,或者能迷途知返也說不定。”
“文若也覺得可行?”
荀彧嘴角輕挑。“天下亂了這麼久,如果能早日弭兵,就算隻有萬分之一的機會,也值得試一試。”
“天子能答應?”
“隻要袁紹有自知之明,不貪得無厭,我想天子不會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