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戰並非被動等待,而是主動創造條件,持之以恒的努力,潛移默化,滴水穿石。
成年人習氣難改,年輕人才是未來。
劉協在腦子裡過了一遍可用的人才,諸葛亮的名字第一時間浮出水麵。
這無疑是目前為止最合適的人選,沒有之一。
聰明,務實,沒有人脈背景。
帶他來的周忠勉強可以算,但問題不大。
“陛下,陛下?”荀文倩輕輕地推了推劉協,將劉協從暢想中驚醒。
“何事?”
“你在想什麼?”荀文倩的神情有些窘迫。“笑得……好奇怪。”
劉協回過神來,哈哈一笑,伸手將荀文倩拉了過來,摟在懷中。“我在想一件大事,關係到大漢未來國運的大事。”
荀文倩伏在劉協結實的胸口,聽著他強勁有力的心跳,莫名的安心。
“陛下思慮深遠,自是好的。隻是眼前的麻煩也要解決,不宜置之不理。妾這兩天總聽身邊人說起山東的戰事,怕是大臣們都已經急了,隻是不敢進諫。”
皇後、貴人們的安全都由羽林女衛負責,女衛們又大多是官員、將領妻女,對重大的朝政並不陌生,討論也是常有的事。劉協並不反感,也不反對伏壽、荀文倩向他轉達一些信息。
這和後宮乾政是兩回事,決定權最終還在他的手上。
“都怎麼說?”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荀文倩的眼神清澈。“有的人想立功,恨不得陛下立刻揮師東出。有的人擔心家鄉受災,希望陛下以和為貴,能招袁紹入朝,弭兵休戰。”
劉協差點沒笑出聲來,但他訓練有素,忍住了。
“你的看法呢?”劉協撥弄著荀文倩耳邊的頭發。
荀文倩轉過頭,頭發拂過劉協的胸口。她靜靜地看著劉協,眨了眨眼睛,露出一抹苦澀的淺笑。
“作為潁川荀氏的一員而言,妾當然希望陛下能招袁紹入朝,弭兵休戰。畢竟荀氏分屬敵我,袁紹敗了,必定有人成為犧牲。若能講和,他們能為國效力,於公於私,都是最好的結局。陛下可能不清,妾的三伯、四伯名聲雖不如妾父,能力卻不弱,尤其是三伯,文武兼備,類於公達。”
劉協想了想。“你說的是荀衍、荀湛?”
“是的。”
劉協點點頭,沒有繼續這個話題。此時此刻,荀文倩刻意提起這兩個人,其實已經說明了問題。
荀氏對袁紹不看好,準備全麵脫離了。
但他不必急著表態。
荀氏在朝中的影響已經很大,再那麼迫切的招攬荀衍、荀湛入朝,邊際效益遞減,不利影響卻會增加,並非上策。
荀衍、荀湛遲早會來,除非他們想為袁紹陪葬,他大可不必著急。
“作為貴人呢?”
“作為貴人,妾知道招撫袁紹絕非治本之策,而且也不可能。”荀文倩收回目光,神色不變。“袁紹已經被冀州人牢牢縛住,戰與和,恐怕也不是他能決定的。冀州人強橫,不僅容不下汝潁人,將來也會容不下其他人。得地越廣,內耗越深,譬如飲鴆止渴,飲得越多,遠得越快。“
劉協想起了劉曄的預測,不禁暗自讚歎。
不愧是荀彧的女兒,能培養出陳泰的女人,簡直是個女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