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迅速擊中了文人雅士那顆悶騷的心,在文秀書坊印行文集也成了品位的代名詞。
劉協一席話,說得蔡夫人、黃月英母女怦然心動,躍躍欲試。
她們都不是甘心相夫教子的普通人,如果有機會做出一番自己的事業,她們求之不得。
氣氛變得熱烈起來,不僅黃承彥、龐統與劉協談笑風生,蔡夫人、黃月英也抓住機會問了幾句,流露出想做點事的想法。
劉協正中下懷。
他從諸葛亮偶爾的講述中了解到,黃承彥一家三口的智商都不低,對百工之技也不排斥。
蔡家是襄陽大戶,隻要能賺錢的事,他們都有興趣。黃承彥雖然不經商,以隱士自居,卻也是個務實派,對有利民生之事一直比較關注。
這樣的人不利用起來,未免太可惜了。
他這麼給他們麵子,有一半是為了說服他們,將他們變成自己的擁躉,而不是阻力。
太祖雲: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要發動群眾鬥……世家。
——
馬車停住,侍者上前,遞上名刺。
王朗下了車,整理了一下衣物,看著麵前半舊的門庭,長長地出一口氣。
弘農楊氏一如既往的清廉,四知先生(楊震)的家風沒有改變。
一會兒功夫,裡麵出來一個中年人,看到王朗,立刻露出笑容,快步迎了上來,大笑道:“景興,你可來了。”
王朗愣了一下,覺得有些眼熟,卻想不起是誰。
“足下是……”
中年人哈哈大笑。“景興不認識我了?我是洛陽張武啊。”
王朗大吃一驚。張武是他當年求學時的同窗,但他印象中的張武是一個麵皮白晳、舉止優雅的書生,而不是眼前這個麵皮微黑、說話大聲大氣的漢子。
“元重,你怎麼……”
“隨文先在北疆待了幾年,沾了些蠻胡之氣,讓景興見笑了。”張武一邊說,一邊拉著王朗進門。他的力氣很大,步子邁得也大,王朗踉踉蹌蹌,幾乎跟不上。
“元重,你的變化真是太大了,讓我都不敢認了。”
“那你可要做好心理準備,待會兒看到文先,你更認不出來。”
王朗暗自心驚,跟著張武來到中庭。一進門,就看到一個身穿窄袖胡服的老者站在堂上,對庭中幾個掾吏厲聲喝斥,聲如洪鐘,震得他耳朵嗡嗡作響。
老者看到王朗,臉色稍緩,揮了揮袖子。“都去做事,限期完成。完不成的就彆來見我了,自免吧。”
“喏。”掾吏們應了一聲,匆匆出去。
王朗看得心驚肉跳,不敢相信眼前這個胡服老者就是楊彪。
“景興,你怎麼來得這麼遲?”楊彪快步走了過來,上下打量了王朗兩眼,搖搖頭。“這麼瘦弱,水土不服,生病了?路上有沒有遇到司空?他去山東傳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