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汛?”
韓遂愕然。他以為天子留下他,是想和他商量進逼冀州的事,沒想到天子讓他防秋汛。
“不理解?”劉協一點也不意外。
韓遂滿腦子想的都是建功立業,將大將軍前麵的撫軍二字去掉。再不濟,也要做一個真正的太尉,光宗耀祖。
防秋汛,顯然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以內。
可是對他來說,這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
如何改變關東百姓的既有印象,讓他們相信朝廷是真心為他們著想,並自發地支持度田,而不是聽世家大族忽悠?
讓被世家大族稱為虎狼之師的西涼大軍去防秋汛。
虞翻說,講道理是沒用的,做給他們看才是正理。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做點實事讓他們看。
僅憑口舌之爭,彆說韓遂,就連朝廷也不是關東士大夫的對手,輿論工具就掌握在他們手中。就算朝廷現在下詔書,恐怕也到不了普通百姓手裡。
但大軍修堤防汛,確保轄區的大河不會決堤,這是很多人都能直接感受到的。就算山東百姓暫時不清楚,河南、陳留、潁川一帶的百姓也能看在眼裡。
以後誰還說西涼軍是虎狼之師,相信的人至少會少得多。
韓遂雖然有些疑惑,但劉協一解釋,他就明白了。
他欣然接受。
他正閒得生蛆。既然防秋汛也是立功,而且還是為西涼軍正名,對他來說有利無弊,沒有拒絕的道理。
雖然這事怎麼看都有些詭異。
劉協隨即和韓遂詳細商量了防秋汛的安排。
經王景治河之後,黃河決堤的危險已經大減,史上有“安流千年”的美譽。安流千年指的是沒有大的決口,沒有黃河改道這樣的大災,小災小難則從來沒有停過。
且王景主持修建的水利係統比較複雜,需要經常性的維護才能發揮作用。黃巾以來,尤其是董卓亂政以來,已經有十年沒有好好維護,決堤的風險正在逐年增加。
據曹操說,前兩天秋汛,兗州、豫州都有不同程度的受災。
好在積累的問題的不大,隻要及時清理修複,就能基本解決問題。
金城之前也有過類似的情況,韓遂對此並不陌生,一聽就懂了。
劉協又說,除了駐軍之外,還可以招募一些百姓參加。一方麵是補充人手不足,,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擴大宣傳。
如今洛陽人口奇缺,如果能吸引一部分人口到洛陽定居,一起屯田,恢複起來也快得多。
當然,這麼做的前提是韓遂要控製好部下,不能讓他們做出傷害百姓,甚至濫殺無辜這樣的事來。
韓遂胸有成竹。
經過幾年教化,軍中將士的習氣已經改了不少。上了戰場,見了血,能不能維持軍紀,他不敢保證。修個堤、築個壩,又不是作戰,軍紀如果還維持不住,他這個撫軍大將軍也太不稱職了,哪裡還有臉坐在天子對麵大放厥詞。
劉協又提議,除了招募百姓之外,你還可以放出風聲,要重金禮聘通曉水利的人才。這麼做,不僅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朝廷重視民生,要興修水利,還可以體現朝廷務實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