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伏在山坡上,透過茂密的草叢,看向遠處的袁軍大營。
“不對勁啊。”他又一次發出感慨。
“有何不對勁?”伏在一旁的法正說道。
劉備咂咂嘴,卻沒說話。他與法正一起來查看敵情,卻看不出個所以為然。袁熙的大營嚴整,一切正常。他試探著說了幾句,想引法正發表意見,法正卻不接他的話題,反問他有什麼不對勁。
這就有點尷尬了。
他比法正大十幾歲,幾乎長一輩。在法正這麼大的時候,他已經討黃巾,大小數十戰了。如今卻被法正考校用兵之道,偏偏他還答不出來。
如果不是法正來了之後,幾次建議都恰到好處,幫他擋住了袁熙的進攻,穩住了陣線,他幾乎要翻臉,趕法正滾蛋。
你以為你是朝廷派來的軍謀,就可以不把老子放在眼裡?
法正仰麵躺在草地上,嘴裡叼了一根草莖,目光透過頭頂的樹葉,看向湛藍的天空。
“使君,如果你是袁熙,你會如何打算?”
劉備沉吟著,不說話。
“袁熙的優勢是什麼?”
劉備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騎兵。”
他與袁熙交戰多次,雙方在步卒上沒有太大的區彆。但袁熙有近三千騎兵,而且大多是烏桓、鮮卑人,能突能射,攻擊力很強。
他沒有足夠的騎兵迎戰,每次都吃虧。
好在陳到驍勇,幾次陣前殺將,遏製住了袁軍騎兵的衝擊勢頭,為步卒爭取了重整陣型的時間,才沒有出現崩潰。
“騎兵的優勢是攻,還是守?”
“當然是攻。”
“既然如此,那袁熙為什麼不攻,反倒據險而守。”法正轉過頭,打量著劉備。
劉備一愣,豁然開朗。
他知道哪兒不對勁了。
袁熙進攻琅琊如此順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地的士大夫支持他,不僅給他提供錢糧,還出兵助陣,為他引路。
可是這麼做是賭博,賭袁紹能控製琅琊,進而控製徐州,與朝廷對峙。
因此,袁熙要不斷的展現自己的強大實力,讓更多的人對他有信心。如果他進攻不利,無法讓人相信他有占領整個琅琊的實力,那些人就會猶豫,支持的力度就會驟減。
幾次小挫之後,袁熙依然有足夠的兵力優勢,本該重振旗鼓,繼續進攻,而不是據險而守,保持一種對峙的狀態。
對袁熙來說,對峙就是輸。
他興師動眾而來,絕不是為了半個琅琊,而是整個徐州。
“他打不動了?”
“也許吧。”法正收回目光,眯起了眼睛。“不戰,是不能。不走,是不舍。使君,我們不妨試他一試。”
“怎麼試?”
“佯攻,然後撤退,誘其追擊。”
劉備想了想,覺得有理,一口答應。
——
兩人回到大營,隨即召集諸將商議。
對法正的建議,陳登表示了委婉的反對。
他覺得保持對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僵持得越久,對袁熙越是不利,對劉備卻沒有壞處。穀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