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而且他說每天論講的內容很多,一個人怕是忙不過來,難免有所疏漏,多找幾個人,或許會好一些。文舉,你說……我應該答應嗎?”
孔融撫著胡須,沉吟了片刻。“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建議你答應下來,免得有人唯上意是圖,枉顧公道。新野來氏本是勳貴,與皇室多有聯絡。江夏黃氏又是功利之門,我擔心來敬達難以正論。有你製衡,會好一些。”
“既然文舉你這麼說,那我隻好勉為其難了。”許靖如釋重負。
——
劉協拜訪來敏的過程比較順利。
來敏正當壯年,精力充沛得近乎好鬥。到長安之後,他就經常與人辯論。聽說不僅可以將自己的觀點發布出來,還有報酬,他欣然從命。
不僅如此,他還推薦一個朋友,在益州認識的孟光。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陽人,故太尉孟鬱的族人。光和年間,孟光曾為講部吏,董卓亂政時,他不願西遷長安,就逃到蜀地,因此與來敏認識。
孟光學識淵博,尤其熟悉漢家舊典,對史學也有些獨到的認識。
劉協非常滿意,隨即派人去請孟光來見,探討了一番。
然後……孟光就與來敏吵了起來。
劉協驚訝之餘,才知道來敏、孟光雖是好朋友,觀點卻不一致,尤其是在春秋學上。來敏好左傳,孟光好公羊,兩人經常為此爭論。
當然,他們的爭論僅僅局限於學術,吵完之後還是好朋友。
看著唾沫橫飛、麵紅耳赤的兩人,劉協……很滿意。
不怕他們爭,就怕他們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團和氣。
有了許靖、來敏、孟光三人主筆,劉協覺得差不多夠用了,隨即打算去看看胡綜。
諸葛亮已經安排人去書坊討了一部《說文解字》,親自提著,跟著劉協去找胡綜。
到了門前,胡綜正在門外候著,見劉協、諸葛亮一邊說話一邊走來,身後隻跟著兩個女騎士,意外之餘,又鬆了一口氣。
“請。”胡綜伸手相邀,態度恭敬。
劉協跟著胡綜進了門,走進一個小院。
兩個年輕人在院中站著,看到胡綜引著劉協進來,互相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胡綜。胡綜不動聲色地點點頭,將劉協請到堂上,隨即與那兩個年輕人一起拜倒在地。
“汝南固始胡綜,字偉則,見過陛下。”
“北海營陵是儀,字子羽,見過陛下。”
“吳郡吳縣陸議,字伯言,見過陛下。”
聽到最後一個名字,劉協眉梢不禁一動,隨即認真地打量了陸議兩眼,又轉頭看了諸葛亮一眼。
巧了,真正堪與諸葛亮比肩的人來了。
“諸卿平身。”劉協上前,一一扶起。“我今天是來太學訪友,並非巡視。諸卿不必如此大禮,將我視作同齡士子即可。”
“臣等豈敢。”胡綜雖然極力抑製,卻還是喜形於色。“臣等一路西行,聽到不少與陛下有關的事跡。雖知陛下和光同塵,庶幾近道,卻還是沒想到陛下平易近人若此。剛才在伏祭酒處,人多眼雜,未敢相認,死罪死罪。”
“你當時就認出我來了?”劉協笑道。
“開始不太敢確定,後來出門,看到散騎們,這才確定,立刻趕回來通知同行的好友。不過臣還是沒想到,陛下真會登門……”
胡綜回頭看了一下是儀、陸遜,興奮難以自抑,異口同聲的說道:“臣等不勝榮幸,昧死敢言,願為陛下效勞。”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