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之亂的根源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說,這是五行更替,漢家火德已衰,當有土德取而代之。
相信這種說法的人很多。幾十年前,就有人聲稱自己身負土德,當代漢而立,各種讖言層出不窮。
黃巾之黃,也可以理解成土德之黃。
但很多人有意無意的忽略了一點,五德輪回這種事隻有士大夫才關心,普通百姓根本不在乎誰坐天下。
他們更關心能不能吃飽飯。
黃巾軍就是一群沒飯吃的流民,而流民的根源是兼並。
兼並的問題一直存在,士大夫們也清楚,但他們成功的將矛盾引向了朝廷。是皇帝昏庸,重用宦官,橫征暴斂,這才引起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諸如此類。
直言問題的根源是兼並,而兼並的主力是各地豪強的清醒之人不是沒有,但這樣的人聲音太弱,很容易淹沒在洶湧的輿論之中。
毛玠就是一個清醒之人,但他更清楚,度田會觸及太多人的利益,阻力太大,無法推行。
朝廷想過度田,光武皇帝在位時就推行過度田,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後來還是不了了之,並沒能從根本上改變問題。
黃巾八方俱起,聲勢浩大,結果如何?不到一年就被平定了。
但他從來沒有想過,如果朝廷與黃巾合流,結果又會怎麼樣。
現在,這個問題就擺在了他的麵前。
朝廷要度田,無數百姓也想度田,反對度田的隻有那些擁有大量土地的世家、豪強。
毛玠立刻意識到,按照這個形勢發展下去,度田還真有成功的可能,而且這個可能性很大。
事情怎麼會變成這樣?
毛玠的腦子裡亂成一團,冷汗卻一陣接著一陣。
他覺得這事太荒謬了,荒謬得讓人無法相信。
黃猗看到了他們,講完一段後,走了過來。
“程公,這是……”
程昱湊在黃猗耳邊,說了幾句,拍拍黃猗的肩膀,帶著人匆匆走了。
黃猗走到毛玠麵前,伸手在毛玠麵前晃了晃。
毛玠回過神來,顧不得黃猗手上的泥,一把抓住黃猗的手臂。“子美,你究竟想乾什麼?非要將梁國弄亂,好出兵平叛才滿意嗎?”
“誰要叛亂?”黃猗笑嘻嘻地反問道。
“……”
黃猗哈哈一笑,走到堤邊的淺水中,清洗身上的泥垢。毛玠站在一旁,看著形容粗鄙,卻透著從容的黃猗,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突然之間,毛玠下了決心。
“子美,我不等秋收了,我現在就去長安。”
黃猗愣了一下,轉過頭,看了毛玠一眼。“為何?”
“我想早一天弄清天子的心思,再這麼下去,我睡不著。”
黃猗想了想,點頭表示讚同。“這樣也好,能解答你心中疑問的人,或許隻有天子。你準備什麼時候動身?我準備一封薦書,你到了長安之後,可以直接去找蔡令史,她會安排你見駕。”
“好。”毛玠難得的沒有推辭,一口答應。
——
河東,文秀書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