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文倩很快就喜歡上了印坊的氣氛。
得知荀文倩也是宮裡的貴人,而且是荀彧的女兒,從河東來的匠師先把她當成了自己人。
有人甚至說,當初荀文倩第一次到坊裡時,她就覺得荀文倩遲早會成為坊裡的一員。
現在果然如此。
董宛、宋都也對荀文倩的到來表示歡迎。
宋都原本有些擔心,害怕荀文倩會和她爭奪印坊的控製權,後來得知同文館也要建一個印坊,她就放了心。
僅是太學的書坊就讓她忙得脫不開身,根本不可能有餘力去管同文館的書坊。
在坊裡忙了大半天,吃晚飯的時候,荀諶來了。
但荀文倩告訴他,天子暫時沒有讓他去講武堂的計劃。他們隻能等徐庶休沐,在講武堂之外相見。
荀諶多少有些失望。
荀文倩隨即取出幾分文稿,請荀諶指點。
荀諶看完文稿,有些疑惑。“這是誰的文章?是古文一派麼?這訓詁的習氣很重。”
“講得有道理麼?文字如何?”
“文字還算通達,道理麼,談不上有多高明,流於空談,難以實施,大概和名家、道家相仿,不能與我儒門爭鋒。”
“這是西域賢人所作,我轉譯過來的。”
“西域還有賢人?”
“此人在西域甚是有名,年代當成孔老相仿。他承上啟下,上有名師,下有高徒,並稱三賢。他的弟子尤其出名,學問博雜,天文地理,無所不通,還是西域雄主亞曆山大的老師。”
“亞曆山大?”荀諶一臉茫然。“這是什麼古怪名字?蠻夷都是如此麼?”
他從來沒聽過個名字,更不知道那個全才式的學者,也不覺得西域的蠻夷能有什麼真正的學問。
荀文倩有些失望。
她曾經很景仰這位伯父,現在卻隻剩下遺憾,覺得這位伯父見識淺陋,而且有些自滿,對自己不懂的學問沒有一點好奇心。
雖然荀文倩自問掩飾得很好,但荀諶還是感覺到了。
“文倩,你有心向學,這是好事。但學問不僅博雜,更要精深。五經未通,便涉獵西域之學,難免有本末倒置之嫌。”
荀文倩連忙領受。
一旁的唐夫人看在眼裡,很不舒服,不緊不慢地問了一句。“文倩,你說的這個西域,離長倩有多遠?”
荀文倩想了想。“應該還有很遠,不過亞曆山大東征時,曾經到達蔥嶺以西,所以這些文章也有流布於此的。同文館的不少西域典籍都是從蔥嶺以西傳來的,並不是希臘本土。”
“希臘本土到蔥嶺有多少?”
“具體不清楚,大概和潁川到蔥嶺差不多吧。”
“那也很遠了。”唐夫人多少有些驚訝。“看來西域人和我華夏人一樣,也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啊。要不是壓力和山一樣大,豈能創下這般功業,這可不是天天坐而論道就能實現的。”
荀文倩神情尷尬,不安地看了荀諶一眼。
傻子都聽得出來,唐夫人這是諷刺荀諶隻會坐而論道。
荀諶低著眉,不說話,隻當沒聽見。
唐夫人又道:“這個西域賢人的學問要好好研究,將來輔佐天子,打到希臘去,也讓天下人看看,我潁川女子雖然不能跨馬馳射,也能輔佐聖君,掃蕩天下,立不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