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的表現的確不儘如人意。
他帶來的兩千丹陽兵人數不夠多,衣甲也不夠鮮亮。沒有騎兵,步卒也大多黑瘦,既不威武,也稱不上雄壯。
嚴格來說,他的戰術演練也不錯,進步有序,攻守轉換流暢自如。可惜對手太強勁了。他有的,彆人都有。他沒有的,彆人還有。
就連他那一手絕妙的箭術都沒能發揮出應有的光芒。
善射的人很多,趙雲、黃忠的射藝都不遜色於他。
他很沮喪,熟悉他的劉備、關羽也為他感到惋惜。
不出意外的話,這次演習,他是表現最差的那一個。蒯越指揮的荊州兵的能力和他差不多,但蒯越有錢,荊州的軍容整齊,看起來更威武。
其實看到女騎的表現之後,他就有了心理準備。
如果連女騎的實力都這麼強,其他各部就算遜色一些,也不會弱到哪兒去。虧得作為州郡兵,他的出場次序靠前。要是等各部演習之後再上場,他懷疑自己還有沒有勇氣行動。
演習結束之後,他就坐在馬背上,站在陣前,觀看其他各部依次演習,下意識地的分析長短得失,如果自己遇到這樣的對手,又該如何應付。
雖然結果很傷自尊——除非是在他熟悉的山地作戰,否則全無取勝的機會——但他還是看得很認真。
這是大漢中興以來,朝廷掌握的武力第一次全方位展示,值得一看。
拋開可能墊底的尷尬不談,太史慈覺得受益匪淺。
外行看熱鬨,內行看門道。作為一個優秀的將領,他看出的東西遠比普通人多。
給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將士們的積極性不同。
不僅是禁軍,撫軍大將軍韓遂、徐州牧劉備的部下給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衣甲、武器,甚至不是隊列或者戰術動作,而是他們全力以赴的態度。
他們不像是在演習,更像是在戰鬥,眼中是與對手不死不休的決絕。
這不是訓練能訓練得出來的。
太史慈不熟悉韓遂,但他熟悉劉備。
這不是他印象中的劉備能有的水平,卻能解釋為什麼劉備能夠麵對袁紹的十萬大軍,守住彭城。
如果他的部下有一半是這樣的精銳,彆說袁紹有十萬大軍,就算有現多的兵力,也無法攻破彭城。
除非袁紹的那十萬大軍也是如此驍勇善戰。
或許原因是……度田?
能夠讓這麼多將士不惜生死的,隻有土地了。
說來也巧,這次表現最差的幾部人馬恰好都是沒有推行度田的荊州、揚州,豫州乾脆就沒派人來。表現最好的則是事實上已經推行度田的涼州,其次就是河東、關中所在的司隸。
恍惚之間,太史慈明白了一點什麼。
——
大閱很成功。
百姓看得很過癮,劉協也很滿意。
雖說水平參差不齊,但總的來說,參與大閱的諸將戰鬥意誌還是很旺盛的,都拿出了應有的水平。
就連不可能加入禁軍的劉備、蒯越比之剛到時都有了明顯的提升,說明他們這段時間真的花了心思訓練。
大閱結束之後的慶功宴上,劉協正式宣布,現在的北軍五校將進行增兵擴建,除了兵力將增加到四萬以上外,還將從各地挑選優秀的將擔任校尉、假校尉及長史等官職。
除去現有的步兵營、射聲營,總共需要各級將領近二十人。
挑選的辦法由推薦和考核並舉,也可以自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