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他其實是反對天子用武力平定冀州,強行度田的。他願意去邊軍效力,既是為家族私利,也是為冀州發聲。
但禰衡一句話戳破他的小心思,以及不切實際的幻想。
度田才是並涼將士歸心的基礎。你一個反對度田的人,還想得到邊軍將士的支持?
劉協咳嗽一聲,打破了尷尬。“禰正平,你這個觀點雖有失偏頗,卻有些新意,不妨寫成文章,讓更多的人參與討論。”
“唯。”禰衡拱拱手,連眼睛都沒睜。
——
會議一直到戌時初刻才結束。
蔡琰退下,帶著袁衡等人回帳,連夜整理記錄。
劉協有些興奮,留下了諸葛亮。
他本想和禰衡聊幾句的,但會議還沒結束,禰衡就借更衣為由走了,再也沒回來。估計是覺得這些人的討論沒什麼新意,懶得聽了。
“孔明,今天為什麼沒說話?”
諸葛亮笑了笑。“臣能想到的,都已經有人說了,何必贅言。”
“比如?”
“比如禰正平所說度田是基礎。將領尚有封侯拜將的希望,普通士卒卻沒有這樣的可能。如果不能推行度田,想求將士歸心,無異於緣木求魚。”
劉協點了點頭。
諸葛亮是明白人,但他太會做人了,不像禰衡那麼肆無忌憚。
他應該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但他一直沒說。今天若不是禰衡說破,而他又當眾表示了對禰衡的認可,諸葛亮應該還是不會說。
這未必是他反對度田,更可能是避免成為眾矢之的。
畢竟反對度田的士大夫很多,而且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官員的主體還是士大夫。成了士大夫的公敵,他在官場上將舉步維艱。
禰衡不想做官,至少不想做太守這樣的政務官,所以無所顧忌。
諸葛亮不行。他要想成為棟梁,必須由縣令長這樣的政務官做起,一步步地走到司徒、司空。
劉協沉吟道:“孔明,我一直沒聽你說過類似的觀點。”
諸葛亮點點頭。“陛下,臣的觀點與禰衡略有不同。”
劉協目光一閃。“說來聽聽。”
諸葛亮點點頭。“臣讚同度田是並涼歸心的基礎,但臣並不覺得度田能解決所有問題。耕種產出有限,百姓縱使辛苦,積儲依然不多,一旦有天災人禍,隻能賣地求生。度田也隻能解一時之急,無法長治久安。”
劉協盯著諸葛亮的眼睛。“如何才能長治久安?”
諸葛亮沉默了良久。“禁止土地買賣。要賣,也隻能賣給朝廷。”
------題外話------
考試,明天無更,下周繼續還債。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