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上接受了江南世家的方案,劉協還是意難平。
反複考慮後,他增加了一條內容。
江南世家要將今年收獲的糧食借給朝廷,朝廷以他們每年應納的田租償還,直到還清為止。
這部分借來的糧食一部分送往益州,作為驃騎將軍張濟部的軍糧,一部分發放給當地貧困百姓,作為他們過冬的糧食和明年春耕的種子。
除了給他們土地,還要給他們足以生活到明年秋收的物資,否則那些衣食沒有著落,不得不遁逃入山的百姓出了山也活不下去,反倒可能會餓死。
考慮到為的是江南百姓,希望他們都能積極主動一些。
還有,這利息就免了吧。
接到司徒府的回複,劉先也是哭笑不得。
朝廷為了恢複生產,安撫百姓,實行三十稅一的低田租。要還完今年借出的糧食,少說三五十年,甚至可能上百年。
但他不敢不接受這樣的條件。
否則來的不僅有驃騎將軍張濟,還有成千上萬的流民。
劉先又廢了一番口舌,總算說服了那些世家代表,接受了天子的條件。
江南四郡宣布度田,相關工作漸次鋪開。
——
接到劉先回複的時候,皇後伏壽順利產下一子,重十五斤一兩,身體結實,哭聲宏亮。
據接生的女醫說,這孩子一看就知道先天完足,將來必然福壽無雙。
皇嫡子的順利誕生,解決了一個懸而不決的問題。
皇後的地位不可動搖,其他人都不要覬覦了。
這也意味著,在可預見的將來,出現強大外戚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不論是潁川荀氏還是漢陽馬氏,又或者是五原呂氏,哪怕他們在軍中的實力再強,也不可能成為能夠影響朝政的大將軍。
甚至可以說,大將軍這一職務注定要空缺很久,甚至從此不會再有。
隨著宦官在製度上消失之後,外戚也有消失的可能,士大夫將成為朝堂上唯一的主力。
楊彪、趙溫等老臣固然欣喜,就連留守長安的太尉賈詡收到消息,都抑製不住喜悅之情,上書天子,請求到宛陽朝請。
劉協答應了。
與此同時,他又傳詔留守冀州的司空周忠,讓他趕到宛城,參加元旦大朝。
蘭台及相關機構也趕往南陽彙合。
——
邯鄲,叢台。
周忠負手而立,看向北方天地相接之處,清瘦的麵容上帶著一絲凝重。
諸葛亮拱著手,站在一旁,神情從容。
周忠奉詔趕往南陽,途經邯鄲,誰也沒見。臨彆之際,他將諸葛亮叫到了台上,卻半天沒說話。
諸葛亮也不說話,隻是靜靜地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