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接見了周忠。
周忠先是彙報了冀州水利的整修情況,在桉上攤開大幅圖紙,一一解說,並列舉了一係列的數據。言語之間充滿了驕傲和自豪,還有三分雀躍。
劉協能理解他的心情。
冀州度田徹底,百姓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人人爭先,勞動效率是不用說的。而大量讀書人的加入,對水利知識的深入總結和發揮,也讓這次水利整修的針對性更強,效率凸顯。
最後的結果就是雖然限於大戰之後的戶口有限,能調動的民伕也不算多,實際的成績卻遠出預期。
這也正是他要的結果。
充分挖掘每個人的潛力,發揮主觀能動性,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萬眾一心,眾誌成城,就能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成就。
什麼叫人民的力量?這就是。
周忠或許在治國的大道理上還有所堅持,在實際的利益麵前,他還是很誠實的。
為官一任,能造福一方,而且不是一年兩年的短期效益,是至少十年,甚至幾十年的效益,他不可能不引以為傲。
巨大的成就感,讓他有些興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出乎劉協意料的是,周忠說完冀州的事後,話鋒一轉,拿出一部手稿,小心翼翼地擺在劉協麵前。
“陛下,臣若能早讀此書,功業還能再增三分。”
劉協很詫異。“什麼書,竟能讓周公如此推崇?”
“睢陽治水都尉袁敏的大作。”周忠想了想,又道:“更準確的說,是兗豫治水的報告總結。袁敏是主筆,參與編撰的還有其他水工。”
聽到袁敏的名字,劉協心中一動。
他已經從不同渠道聽說此人,知道此人雖是名門之後,文武雙全,卻不好仕途,反倒對治水非常感興趣。先是在陳留整修水利,後來又被黃猗邀到睢陽,負責整個睢水、汳水流域的秋汛,是技術方麵的總負責人,相當於總工程師。
兗豫二州的秋汛防得好,與這個袁敏有很大的關係。
劉協翻開書,大致看了一下。
正文之外,他看到了一些批注。開始以為是周忠的,一問才知道是韓遂的。又聽周忠說韓遂請他為袁敏的這部專著作序,他便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韓遂這是想蹭名。
不過這也沒什麼,與他的主旨很契合。
以袁敏的家世背景,他留意實學,並留下專著,比普通讀書人脫虛向實更有說服力。
“周公身為司空,負責水土,為這樣的專著作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劉協將書合上,輕輕拍了拍,笑道:“周公辛苦一下吧。”
周忠露出一抹微笑。“臣既蒙陛下不棄,忝列三公,為屬下作序是份內之事。隻是首倡意義重大,隻有臣作序,怕是不夠分量。臣鬥膽,敢請陛下題簽,以明鼓勵之意。”
“我?”
“陛下幼承先帝啟蒙,於書道頗有天賦。近年又勤於練習,越發老辣沉穩。若能為袁敏專著題簽,不僅能表明陛下對實學的重視,更是錦上著花,賞心悅目。”
劉協瞅了瞅周忠,哈哈一笑,點頭答應。
他的書法的確不錯,一方麵是原主的天賦的確好,又有名家啟蒙,二是他這幾年生怕露餡,勤加練習,還經常向蔡琰、鐘繇、張芝等人請教,也算得名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