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朝陽和夕陽扁化並非稀奇事,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但是真拿標準的圓形去比對,甚至測量有多扁,卻沒幾個人。
若不是被楊修的文章刺激,周群這輩子可能都不會做這樣的事。
他會覺得自己很蠢。
可是現在,他意識到,自己也許不適合研究這門學問。
連明晃晃擺在眼前的日出日落都沒有用心研究,更何況是複雜得多的星象。
沒等周群恢複平靜,第二波打擊接踵而至。
楊修在邸報上發布了第二篇文章。
這篇文章講的對象很大,但不如第一篇文章深入,隻是提到了一個猜想,沒有具體的實驗,所以並沒有引起太大的爭議。
可是對周群來說,這篇文章的衝擊力更大。
楊修在文章裡說,在望遠鏡裡看到的星星與肉眼看到的有些區彆,有些星星看起來像扁的,而這些星星無一例外,都是固定在黃道上不動的。
因此,他猜想這些星星並不是單獨的一顆星,而是由無數星組成的星河,隻是離得太遠,看起來像一顆星。
周群不禁震驚於楊修這個大膽的猜想,更讓他鬱悶的是,他根本不知道楊修說的望遠鏡是什麼東西,居然可以看到星宿是圓是扁?
秦宓也不知道,向驛舍裡的人一打聽,才知道這是最近出現的新奇玩意。與觀微鏡同屬一類,隻不過用處不同,一個觀微,一個望遠。
據說這兩件東西的起源還是天子首倡,如今南陽很多人都在玩。南陽有作坊做這些,很容易就能買到。不過能觀星的比較罕見,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楊修不是一般人,他有一隻上好的望遠鏡是完全有可能的。
周群花重金買了一隻望遠鏡。
正如驛舍裡的人所說,看東西很模糊,可以當作玩具,觀星不太現實。
儘管如此,周群還是意識到,一個新時代即將到來。正如印刷讓書籍變得更便宜,教化的成本大大降低一樣,望遠鏡的製作技作一旦得到提高,視野將大大不同。
整個星占學可能會因此翻天覆地。
周群很著急,一到南陽,就去拜訪楊修。
但他撲了個空,楊修返回漢陽了。
周群立刻就想去漢陽,卻被秦宓攔住了。秦宓說,你要的是望遠鏡,不是楊修。既然望遠鏡和觀微鏡都是天子首倡的,那留在南陽才是你最好的選擇。
望遠鏡最大的用途不是觀星,而是軍事偵察。
因此,最好的望遠鏡隻能在天子手中。弄不好,楊修手裡的那隻望遠鏡就是天子賜的。
周群覺得有理,這才安心留在宛城,等待天子接見。
——
得知劉璋到來,劉協讓司徒府派人接待。
就官職而言,劉璋是剛卸任的益州牧,應該先到司徒府述職。
楊彪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張鬆。
益州人也估計到了這個可能,隨行人員中有張鬆的兄長張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