軻比能猶豫了。
他的確對哈代很失望,卻不敢將希望寄托在沈友身上。
他很清楚,沈友很聰明,而且擅長學習。就長他現在對草原上作戰知之甚少,隻要給他統兵的機會,他很快就會成為一名優秀的騎兵將領。
如果沈友是個鮮卑人,他會毫不猶豫的信任沈友。
但沈友是漢人。
漢人的老輩很和善,一向對鮮卑人行安撫之策。年輕人卻野心勃勃。從漢家天子到眼前的荀惲、沈友,都是一心想建功立業的人。他們拋下中原富庶的生活,不遠萬裡,來到這苦寒之地,可不是為鮮卑人謀福利的。
他們隻是想利用鮮卑人,建自己的功業。
給了他們兵權,就再也收不回來了。
軻比能很想親自率兵增援,但他又放不下大本營。在春回大地,牧草生長之前,大量的牛羊無法遷徙,隻能留在這裡。他領兵走了,這裡交給誰?
想來想去,軻比能做出了一個折衷的決定,讓唐蘇合率領二百親衛騎兵趕往前線,配合沈友,節製哈代,讓哈代不要太放肆。
原本挺好的一個人,怎麼一單飛就這麼浪蕩?
鮮卑人貪酒好色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但哈代做得太過了。
同樣,唐蘇合離開之前,軻比能又交待了一番。
你傾心沈友,阿爸知道,也很支持。但是沈友一直不提親,他心裡怎麼想,你不清楚,阿爸也不清楚。你這次去,好好和他談一談,他要是肯正式娶你,死心塌地的對你好,我就給他兵權,讓他建功立業。如果他不肯,我就不可能給他兵權,而且以後也不準你再和他來往。
我也是一方大帥,也是要臉的人。
唐蘇合滿口答應,帶著兩百親衛騎兵,火速趕往哈代軍中。
見麵之後,唐蘇合先宣布了軻比能的命令,要求哈代迅速西進,爭取在開春之前控製包律司忒涅斯河下遊的兩岸,控製羅馬人與當地蠻族的貿易。
見唐蘇合來了,哈代感受到了壓力,不敢再大意,立刻下令進兵。
唐蘇合與沈友同行,將軻比能的意思轉告沈友,並且直截了當地問沈友。
“你要怎樣才肯娶我?”
見到唐蘇合,沈友就明白了軻比能的意思,也知道會遇到這樣的逼問。他不緊不慢地說道:“等大帥真心臣服,把自己當個大漢子民的時候。”
唐蘇合不解。“我們是鮮卑人,和漢人樣子都不一樣,這是改不了的。”
“我說的是大漢子民,不是漢人。”沈友耐心的解釋道:“大漢的子民數以千萬,不僅有漢人,還有匈奴人、鮮卑人、漢人,南方還有百越、五蠻。雖然我們長得不一樣,但是卻可以說同樣的話,寫同樣的字,就像你現在這樣。可是你想想,大帥願意這麼做嗎?”
唐蘇合想了想,有點為難。
軻比能和荀惲很親近,也讓她和兄長柯武一起拜荀惲、沈友為師,學習漢人的語言、文字和典籍,但軻比能本人卻以年紀大了,學東西太慢為由,不肯學說漢話,也不肯學習漢人的禮儀。
沈友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