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錢莊剛剛開業,各種待辦事務數不勝數,然而聽到趙匡胤下旨讓自己即刻進宮,趙德昭還是毫不猶豫的把錢莊的事扔給了梁周翰和宋琪等狗腿子,連衣服都沒有換,穿著一身常服就徑直入宮,跑進皇城拍便宜老爸馬……,哦不,是商議朝廷大事。
托了王智發的福,太監總管王繼恩這一次見到趙德昭時,臉上的笑容終於不再那麼虛偽,在文德殿門前與趙德昭相遇後,王繼恩還破天荒的好心提醒道:“大王,快進去吧,二王爺和王相公他們都已經先到了,還有正副樞密使李崇炬與沈義倫,他們也已經來了。”
“王內班,出了什麼事?為什麼父皇要召集這麼多朝廷重臣?”趙德昭好奇問道。
王繼恩瞟了瞟左右,這才低聲說道:“回稟大王,是北漢朝廷那邊出了大變故,昭武節度使李使相建議乘機出兵,所以官家才召集朝廷重臣議事,商量是否乘機出兵討伐偽漢。”
“原來是這樣,多謝王內班指點。”趙德昭嘴上道謝,心裡卻又喜又優,喜的當然是趙匡胤明顯已經越來越重視自己,連出兵討伐敵國這樣的軍機大事都讓自己參與討論,憂的則是自己對軍務一竅不通,一個對答失誤,不僅會當眾出醜,還有可能會在趙匡胤的心中丟分。
不過再怎麼提心吊膽也沒辦法,事情到了這步,趙德昭還是隻能硬著頭皮進到了文德殿,然後一眼就看到,趙匡胤正在一副巨大的地圖麵前研究盤算,樞密使李崇炬則在旁邊朗誦著北漢和遼國的軍隊部署情況,以及樞密院收集到的各種相關情報。
如王繼恩所言,除了李崇炬以外,王溥、沈義倫和魏仁浦等幾個朝廷重臣都已經先到一步,各自翻看著麵前的公文冊籍,惟有趙光義侍立在地圖一旁,陪同趙匡胤傾聽李崇炬對北線軍情的介紹。
見此情景,趙德昭自然很有眼色的沒有去打擾趙匡胤,僅僅隻是小心翼翼的走到了趙匡胤的另一旁,向趙匡胤行了個禮,趙匡胤也不吭聲,隻是隨意抬手一指他的龍案,趙德昭會意上前,卻見案上擺著一份粘有雞毛的軍情塘報,忙拿了起來打開細看。
這是一份來自遼州的軍情急報,稟報說北漢的前偽帝劉鈞在七月上旬病故,他的養子劉繼恩在中旬繼位登基,還有就是立即派遣使者稟報遼國,懇請現在的遼國皇帝耶律璟正式賜予他北漢帝位。
還是在看完了這份軍情急報後,趙德昭才突然想起了上一個趙德昭留下的記憶,那便是北漢的所謂皇帝劉鈞,早就已經效仿石敬瑭尊遼國皇帝為父皇帝,在事實上接受遼國的軍事保護,與宋廷始終處於最為堅決的敵對關係。
回憶起這點後,趙德昭難免再一次的暗暗發愁,因為上一個趙德昭實在太過忠厚懦弱,腦海中關於宋遼關係和宋漢關係的記憶不多,現在的趙德昭來到了這個時代後,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如何與便宜二叔窩裡鬥,同樣對軍事外交沒有太多了解,所以一會趙匡胤如果向趙德昭問起意見看法,趙德昭還真沒把握能讓便宜老爸滿意。
就在這個時候,當朝首輔大臣趙普也匆匆來到了文德殿上,耐心等到他向趙匡胤行禮之後,趙德昭忙將手裡的軍情急報轉遞給他,趙普接過後隻是看得一眼,就長歎了一口氣,說道:“可惜,實在是太可惜了!”
趙匡胤沒有回頭,隻是繼續看著地圖問道:“則平說的可惜,是什麼意思?”
“回稟官家,臣下說可惜,是惋惜機會雖好,但我們並沒有做好準備。”趙普恭敬回答道:“在此之前,我大宋一直都是執行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國策,作戰主力和糧草軍需,也大部分是囤積在南線,準備用來征討南漢、南唐和吳越,倉促之間,很難把這麼多的軍隊和物資調運北上,用於討伐北漢劉賊的戰事。”
“官家,臣下也認為這個機會雖好,但我們很難把握得住。”樞密使李崇炬投了讚同票,說道:“北漢雖然國小力弱,但是他們卻有山川之險和堅城深壕可以依靠,我們如果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就算遇到了北漢偽帝更迭這樣的機會,也很難把他們一舉滅掉。”
趙匡胤明顯也是在擔心此事,所以也沒反對趙普和李崇炬的意見,隻是又問道:“其他的人,是不是也是這個看法?”
“回稟官家,臣下也是這麼看。”樞密副使沈儀倫開口,很是謹慎的說道:“剛才臣下仔細計算了一下,目前我們大宋朝廷就算竭儘全力,能夠抽調出來用於北伐的軍隊,最多也隻有六七萬人,晉南一帶儲存的糧草軍需,也最多隻夠堅持到年底,這麼一點兵力和糧草,想要一舉攻滅有著契丹遼胡撐腰的北漢,難度相當不小。”
“官家,臣下也覺得應該慎重。”王溥也不是很看好這個突然出現的北線戰機,說道:“遼胡偽帝耶律璟性格暴虐,最好生事,見到我們大宋出兵討伐北漢,有很大可能會立即出兵南下救援偽漢劉賊,屆時他們內外夾擊,我們恐怕很難占到什麼便宜。”
見幾名朝廷重臣都反對出兵,趙匡胤不由皺起了眉頭,但趙匡胤仍然還是不死心,又問道:“光義,你怎麼看?”
“我怎麼看?我從來沒上過戰場,怎麼知道該怎麼辦?”趙光義心中嘀咕,嘴上則這麼說道:“皇兄,臣弟覺得這個問題不妨問一問德昭賢侄,他之前可是堅定支持皇兄你對遼胡用兵的,心中肯定早有成算。”
“問我怎麼辦?我那會打仗?怎麼知道該怎麼辦?”
趙德昭一聽慌了,不過還好,趙匡胤不但沒有把矛頭轉向兒子,還略帶怒氣的說道:“朕是在問你!德昭才多大一點年紀,那能在這樣的大事上隨便發表意見?朕今天把他叫來,不過是想讓他熟悉一下朝廷政務,等以後再慢慢曆練。”
“父皇英明。”
鬆了口氣的趙德昭趕緊在心中恭維,軍事上同樣抱歉的趙光義則是愁眉苦臉。努力盤算了片刻才回答道:“皇兄,臣弟意見,北漢劉賊的偽帝突然暴斃,對我們大宋朝廷來說,確實是乘機出兵討伐北漢的大好機會,但是正如趙相公他們所言,機會雖好,無奈我們準備不足,倉促出兵,勝算不大。”
趙匡胤更加沉默,許久後,趙匡胤才惋惜的拍案說道:“太可惜了,如果我們早有一點準備,那怕是把囤積在彬州的錢糧物資,分出一半囤積在黃河以北,朕就有絕對把握拿下北漢劉賊啊!”
聽到這話,趙德昭自然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地圖,見彬州後世的湖南西省境內,再看看目前叫做晉陽的北漢國都太原城,心中忍不住嘀咕了一句,“把這麼多錢糧物資從南線運到北線,怕是時間就要用上一年半年吧?”
嘀咕完了這句話後,趙德昭突然心中一動,趕緊又仔細去看宋廷繪製的北漢地圖,然後再一次看到太原城的位置時,趙德昭突然想起了另一幅地圖——那就是自己在二十一世紀時,無意中看到的一副中國山川地形圖……
這時,趙匡胤再一次惋惜說道:“其實朕還知道一個情況,那就是劉鈞的這個養子劉繼恩,與北漢的宰相郭無為素來不和,矛盾頗深,現在劉繼恩倉促即位,郭無為肯定會有所動作,更加有利於我們大宋軍隊破敵取勝。可惜,準備得太不充足了,即便還有這樣的機會,朕也很難把握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