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報紙,唐森抱著胳膊,陷入沉思。
就假設這兩條規則會引進。
因為從媒體的爆料來看,NBA不是玩虛的。
吹了這麼久的風,總不能空穴來風吧。
唐森就需要思考,在新的規則下,像布朗這樣的球員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又該如何生存,然後在新規則下打出更好的表現。
“體能。”
唐森首先想到的就是體能。
有了防守三秒,你就不能一直在籃筐附近駐守,必須不斷進出禁區,護框效率下降不說,還在無形中增大了身體消耗。
再加上還有聯防,更需要移動進行補位。
所以跑不動可不行。
如今布朗進行了增重,運動能力雖然沒變,但體能是有所下降的。
自己真有必要加入一些體能的訓練,提升他的體力。
“還有投籃。”
唐森又想到了一點。
防守三秒的出現,讓內線球員被迫遠離籃筐,那像以前那樣,低位單打的場景肯定會減少。
再加上聯防,空間也沒了。
那毫無疑問,像布朗如今這樣,靠對抗要位,然後單打擠占有利位置,再勾手出手的打法肯定會受到削弱。
這個時候,投籃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所以布朗必須要有一手足夠的中距離,能拉的出來。
如果再有麵框持球的能力,能外也能裡,那才叫完美。
這麼一想,唐森突然覺得,如果規則這麼改動的話,那麼像加內特,諾維茨基這樣能持球麵框進攻,還有中投的球員豈不是要得到加強。
唐森輕抽一口涼氣。
這麼盤算下來,自己的訓練計劃又要推倒重來了。
就比如現在重點提升的防守來說。
之前的訓練計劃,主要是集中在下肢力量的提升上。
目標很明確,就是強化布朗的頂防能力。
也是奔著未來能防奧尼爾這樣的重型中鋒去的。
現在嘛,頂防肯定還重要,但你就不能光有頂防了。
有聯防,有防守三秒,就需要你有更大的活動範圍,還要有隨時補位的意識。
對內線球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具體到訓練中,訓練科目肯定要增加。
幸好接下來要選秀,自己還有時間來調整。
唐森在防守意識,移動速度等幾個關鍵點上圈了重點,設定了目標,然後調整了訓練計劃,開始模擬。
按理說,如果要提升體能,尤其是長時間運動的耐力,應該著重練一些有氧的長跑項目。
但具體到籃球項目,唐森卻知道不是這樣的。
一些科學研究的論文都做了分析。
籃球是一種無氧和有氧結合的高強度間歇運動。
有一些論文甚至於做了數據統計分析。
比如你做了10秒鐘的快速奔跑,變相,滑步等無氧運動,那就有36秒的時間,在場上慢跑,散步,還有叉腰站著看。
後者顯然是有氧運動。
而很顯然,你在場上散步和叉腰的能力,和喬丹沒什麼區彆。
想要提升自己在場上的表現,關鍵在那反複完成的十秒鐘無氧劇烈運動。
所以優先訓練的是短劇的衝刺跑。
真有多餘的時間了,再去考慮有氧的長跑。
唐森覺得現有的訓練方案,都需要做一個整體上的調整。
也就是在保證現有運動能力的基礎上,把訓練的側重點,從力量對抗,改變到速度的體現上。
從一靜,變成一動。
所以唐森在訓練計劃中增加了大量的衝刺跑,負重衝刺跑,爆發力衝刺跑之類的訓練項目。
從模擬結果來看,效果不錯。
布朗本來就足夠敏捷,無論是橫移還是轉身,速度都不慢。
他有這方麵的天賦。
“還有彈速和蓋帽。”
唐森又在模擬中想到了一點。
大量的補防,勢必要求你有更好的彈速和蓋帽能力,這樣才能在補防時快速起跳,完成乾擾。
所以在訓練計劃中,唐森又加了一些負重的爬梯,單腿跳等訓練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