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搞清楚兩點問題:
第一,案件的實際糾紛責任。
你哥是被人家撞的,既有明確的責任人那就有責任人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和外賣平台實際上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而讓平台替你們拿錢,本身就是道德的綁架,就像咱們說的:我在伱們公司上班,出了事故公司就要對我負責。”
這種事情,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本身就是和平台無關的,但又因為社會講的是人道主義,出於對於弱者的同情的責任製度。
有很多例子。
就像是在公司上班,一不小心滑倒摔死了,又或者是加班的途中猝死了,公司就要對他的死買單。
在工地上班,上班的時候一不小心從作業樓上掉下來摔死了,工地要承擔主要的事故責任。
第三人的行為本來就是不可控的,意外並不是人為。
而沒有人為的意外,就應該是第三者本身買單。
而在現實中,這種承擔責任就是在社會的道德綁架,把第三人的行為後果找理由加到其他自然人身上。
工地出了事故就是安全隱患,是管理者沒有注意到這樣的事情才會出現安全問題,公司上班出了問題也是安全問題。
漸漸的,這種責任事故成了人們心中的必然性。
我在你們公司上班,你們公司就得保障我的安全,就得對我的行為和後果買單,除了能夠說清的自殺外…
當然了,這些言行都是站在老板們的角度想的不合理責任劃分。
而李晨的目的,就是要告訴他,並不是平台就一定得負責,你是有著具體的事故負責人。
現在做的事情就是雞蛋裡麵挑骨頭,以全麵的問題帶動個人的問題。
因為平台是有問題的,但光靠個人的問題不足以襯托起公司的問題,打官司的後果也是很嚴重,很容易讓彆人以為你就是在訛人。
隻有將平台的所有問題點給集中起來,才能帶動個人的點…
“第二點:你要學會換位思考。
一個問題,要帶入不同的角度來思考。
這件事情表麵上來看,是為了大家好,讓平台給你們買保險提供安全保障,實際上還是你個人的問題,因為你哥現在在醫院裡需要後期的治療費用,這是事實,彆人也很容易聯想你的所作所為。
而你做的目的,也就是這樣,這是一個事實,是你無法逃避的問題。
你要帶入其他人的角色來思考這個問題。
人家一個月一萬多塊錢,就是因為是你哥的好朋友,就得為你出頭?
憑什麼?
換句話來說,你為什麼要先找你的熟人?
不就是因為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你哥的好朋友,你哥又幫過他,那他們就得為你出頭麼?
你這種想法多多少少有點搞笑。
沒有找到關鍵的點,光靠關係強行帶動問題是肯定不能得到反饋。
你應該先找那些遇到問題的人,因為他們的想法和處境是相同的,隻有他們才會和你是感同身受。
以點帶麵,讓彆人主動帶入你們的角色,而不是光靠說。
受害者多了,彆人就會主動去聯想:
如果我遇到這樣的事,那該怎麼辦?
平台不給錢,撞我的人又拿不起錢,我的家人會不會也成了這幅模樣?
隻有主動帶入你們的角色,他們才會知道你的難處。”
事實證明,讓彆人主動代入受害者的角色,想法不同做法也絕對不同。
前者會讓人有種幫彆人就是幫自己的想法,而後者…
你他媽是不是在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