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他拿的刀。”
聽到李晨如此說話,男孩的父母神情有些糾結,李晨聞言忍不住皺起眉頭繼續問道:“好像?”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這個好像是個什麼詞?
“具體我們也不清楚,是我們找的律師告訴我們的。”
聽到李晨這麼說,男孩的父母這才開口說道:“我們找了律師,他去了地檢署後才告訴我們,是我們家孩子拿的刀捅死了彆人。”
李晨聞言點了點頭:“那就是這樣了。
如果是他從彆人的手裡奪下刀進行的反殺,那就是正當反正,他自己拿的刀去捅死彆人,概念就不一樣了。”
“可他是被逼的啊。”
男孩的父母聞言開始為自己兒子的行為進行辯解:“如果不是彆人先欺負他,他又怎麼可能會做出這麼極端的事情。
我兒子我很清楚,從小就乖的很,他到底被逼成什麼樣了,才去拿刀殺人啊。”
“你說的問題,和案件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李晨聽言和他們解釋:“這麼跟你說吧,普通的正當防衛,調查起來都要一波三折。
起因、還手的程度、最後的結果,每一環都很重要。
哪怕是對方拿刀真要捅你,伱還手製服還得拿出證據來,更彆說你兒子主動拿刀將人捅死。
他這種行為,更得去扣細節。
比如說,當時環境影響,有沒有拿刀進行還擊的必要性,捅之前彆人有沒有繼續對他進行侵害。
一個細節不注意,就是故意傷害,嚴重了那就是故意殺人,更彆說他還殺了兩個人。”
“那按照您這麼說,我兒子就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也不一定。”
李晨合上自己的電腦。
委托人什麼都不清楚,這個委托不好建立:“還是得看證據,如果對您這邊有利,還是可以進行無罪辯護的,如果不利,還可以爭取做減輕處罰的辯解。”
按照對方所言,他們孩子的行為就是正當防衛。
而李晨之所以沒把話說全了,就是給自己留有餘地,等看了具體的情況再做打算。
“要不要建立委托,你們自己決定一下吧。”
李晨對這個案件有興趣的主要來源,是事發地點在學校,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這個案件的本身所涉及的就是以多欺少的情況,很有可能是……
“能無罪辯護麼?”
對方的關心的重點,還是能否進行無罪辯護。
因為在他們的心中,減輕罪行還是得坐牢麼?
既然都是坐牢,十五年和二十年又有什麼區彆呢?
這也是當初他們沒有和本地律師建立委托關係的主要原因。
“我這麼告訴你吧,就目前你兒子的行為,沒有一個律師說能夠進行無罪辯護。”
李晨聞言後一臉嚴肅的看著他們說道:“而我也隻能說儘量的去爭取,因為你這個案子本身就過於太特殊,地檢署也一定會以拿主動拿刀來說話,你這個動機太明顯了,找誰都沒有用,明白吧。”
男人聞言點了點頭:“行吧,我們知道了。
其實我們之所以大老遠來你們的事務所,也是聽我們親戚的孩子說的,他說你行厲害,找你肯定能行。”
李晨聞言無奈的笑道:“能不能行,還得看證據,如果不利的話,誰都沒有辦法。”
兩人聞言後相互對視一眼,眼神之中還帶著糾結。
“要不這樣吧…”
看到他們一直拿不定主意,李晨也比較有興趣便開口他們說道:“咱們呢先建立臨時的委托,我這邊呢也去一趟你們孩子被關押的地點,去看一下他怎麼說的,現在案件到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