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4點,陳陽才回到喪葬店。
剛打開店門,一位中年男子走了進來。
是旁邊賣枸杞乾果八寶茶的店老板,他家店和陳陽的喪葬店中間隔著一個五金店、一個廚具店和煙酒店。
老板姓馬,是個回族。
“小陳,今天才開門?”
“我有事兒出去了一趟,才剛回來……”
“今天是我爸的年份,你嬸子炸了油香做了粉湯,來嘗一嘗。”
老馬用一個小盤子端著一碗粉湯,油香。
粉湯和油香都是回族傳統特色食品,每逢開齋節、古爾邦節、紀念亡人或者紅白喜事都會炸油香、做粉湯。
回族說的“年份”,就和每年的忌日差不多一個意思。
每年到這個時候他們都會上墳,宰牲,如牛、羊、雞,請阿訇到家裡念經、請親戚朋友到家裡做客祭奠亡人,還會將粉湯菜、油香、肉舍散給街坊鄰居。
他們認為在這一天去上墳,可以將亡人請回到家裡。
而宰牲、舍散,則是為了搭救亡人。
回族將這個習俗稱之為“過乜(nie)貼”。
老馬父親去世三個年頭了,他每年都會給老父親過乜貼。
“多謝馬叔了!”
陳陽笑道:“盼了一年,終於吃上這一口了,嬸子做的粉湯比小吃店裡的好太多了!”
老馬哈哈笑道:“那行,你先吃著……下次要是想吃了說一聲,我讓你嬸子給你做。”
陳陽起身相送。
看著老馬離去的背影卻是微微一怔。
他的背上……
有著淡淡的陰氣彌漫,陰氣之中是一位戴著白帽子的年邁老者。
這老者陳陽小時候見過,正是馬老板他父親。
“回族給亡人上墳,真能把亡人請回來?”
請回來後,又該怎麼送回去?
不過陳陽也沒太在意。
大夏各地、各族風俗各有不同,回族應該也有自己的習俗和手段。
兜兜轉轉走了一路,正好有點餓了。
粉湯菜還熱著。
陳陽取下放在油香上的兩片羊肉、一塊雞肉泡在粉湯菜中美滋滋的吃了起來,不知為何回族過乜貼煮的肉格外的香。
吃飽喝足。
反正店裡沒什麼生意,陳陽便坐在櫃台後取出攝魂鈴,與攝魂鈴內的那隻“大頭鬼嬰”溝通了起來。
各種大道理陳陽翻來覆去的講,可大頭鬼嬰卻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身上的怨氣怨念不但未消,反而恨意各種,叫嚷著讓陳陽有本事放他出去。
“也罷。”
“既然道理講不通,那就來硬的。”
陳陽搖晃著攝魂鈴,催動法力修為,鈴鐺“叮叮當當”響動,煉化著大頭鬼嬰的怨念怨氣。
這時,兩位女子走進了店裡。
這兩位女子長的很美,穿著馬麵裙,打扮的很古風,這種造型近兩年很火。
兩人一進店,便看向了櫃台後的陳陽,眼底閃過了一抹驚訝之色。
擦!
什麼眼神?
沒見過大人玩鈴鐺?
心中嘀咕一聲,陳陽起身將鈴鐺掛在腰間,道:“剛淘的一個古玩鈴鐺,閒來無事把玩把玩……兩位姑娘需要點什麼?”
“姐姐……”
穿著紅色馬麵裙的女人看向了旁邊的那位女子。
她穿著黑色馬麵裙,上半身是一件白色的短袖,衣服看起來像是路邊攤上買的便宜貨,可穿在她那高挑、飽滿的身材上便顯得極有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