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抬頭愣愣的看著李承乾,淚流滿麵的他,一張老臉真是不堪入目。
雖然他隻有四十歲,但古人的確比後世人要顯老。
再加上李世民又是馬上皇帝,這些年也各種辛勞。
看起來像後世五十多歲的人了,眼角那些已經有了皺紋,鬢角也有了白發。
他是真的傷心,不是在假裝,腦子都哭懵了。
李承乾再說:“父皇,兒臣看你身體不適,請你下一道由我監國的口諭,如何?
要不然的話,大唐可就要亂了!”
“你……在威脅朕?”李世民聲音嘶啞。
李承乾淡定搖頭,然後說:“如果父皇你不下這道監國令,那我隻能把來長安勤王的都打趴下,最後另立國號上位!
你應該明白,一旦我開了這個頭,那大唐就永遠成為了過去。
若父皇願意,那兒臣聽命就是!”
李承乾的意思很明確,你李世民要不下這個監國令,我就沒有了正當的名義。
而我沒有正當名義的後果,就是你的軍隊可以勤王。
可最終的結果,一定是他重鑄江山,另立國號。
這是事實,也是必然,並不是威脅。
李世民的腦子重新開始運轉,他現在還沒有老糊塗,一想也的確是這麼回事。
那都是他大唐的精銳士卒,繼續死下去有什麼意義?
更何況,就像李承乾說的那樣。
這個事情,在宮城的城牆上解決了,也算是關起門來解決的。
如果在長安城中,以拒外敵的方式,跟勤王大軍打起來。
到那個時候,就真的是無可挽回的謀反了。
如果李泰還活著,李世民也不是不可以掙紮一下。
李泰已經死了,李治又太小了,就算打贏了李承乾,也難免主少國疑。
到時候,可就什麼都一場空了。
其他兒子非嫡親,有些血脈都不合適,不是和仇家女兒生的,就是和前朝公主生的,他根本就沒有多少選擇。
“你準備如何安排朕?”
李世民問了一個,似乎毫不相乾的問題。
“父皇說哪裡話,你好手好腳,有兒臣幫你監國之後,你有了足夠的時間。
你想外出去看看,你打下的大唐天下也行,反正到處都有行宮。
你想在宮中隨意走動,誰又有資格管你?
下朝之後,你想和你的老兄弟們聚聚,也同樣未嘗不可。
父皇還沒有到走步路都要人攙扶的年紀,兒臣並不準備管那麼多。”李承乾淡淡道。
“你……你就如此放心?”李世民愣愣道。
“父皇,你太小看兒臣了!
兒臣要接你的班,就堂堂正正的接。
父皇,容兒臣給您說一句大話。
隻要兒臣願意,推倒大唐再造乾坤,手心之事罷了。
隻不過,到了那個時候的話,父皇你……可就要遺臭萬年了!
退一萬步說,哪怕真有那萬一。
到那個時候,你唯一的選擇就是稚奴。
否則,李祐嗎?
他外公可是刨了我們李家五代祖墳,誰認他?
李恪李愔嗎?那皇爺爺和你打這大唐天下,還有什麼意義?
除此之外,諸如李福那些,隻怕父皇你自己都不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