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觀這話一出,臧霸沉默了。
陶謙幫誰?
若非陶謙約束不了臧霸,會讓臧霸在開陽自成一係、聽調不聽宣?
倘若臧霸真的跟劉備動武,陶謙不會錯過削弱臧霸兵權的機會。
一個聽調不聽宣的臧霸,和一個聽調聽宣的臧霸,對陶謙而言,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臧霸對此亦是忌憚不已。
若無劉備介入,臧霸篤定陶謙不敢輕舉妄動,隻能接受臧霸聽調不聽宣的現實。
但現在,劉備不僅介入了,還以十分強硬的態度介入!
不聽話?
那就打!
臧霸雖然也有擊敗黃巾賊的戰績在,但麵對半年時間就將青州除東萊郡外的黃巾悉數平定的劉備,多多少少都有些忌憚的。
對於劉備麾下的戰將,臧霸亦是有了解。
尤其是東萊太史慈,在青州的名氣頗大!
但臧霸了解到的情報卻是,在太史慈之上還有關羽和張飛這兩個萬人敵猛將,以及聲名在外的大漢良將盧植。
更有傳言別駕鄭平用兵,能“呼風喚雨、召雷公相助”,在平原國借風雷之勢斬殺了自稱地公渠帥的司馬懼。
雖然這傳言多有以訛傳訛的可能,但鄭平不依靠關羽、張飛和太史慈這樣的驍勇猛將就能擊敗司馬懼,亦是不可小覷。
而最令臧霸驚懼的,是劉備!
蕩滅青州黃巾賊後,劉備沒有如陶謙昔日的作法,將剩餘的黃巾饑民驅逐,而是以驚人之舉要安置五十萬的黃巾饑民!
兩度傳檄毗鄰郡國,第一次開放販運糧食的禁令,承諾以購買的方式購買毗鄰郡國的糧食。
而第二次,直接連購買的錢都不給了!
要讓毗鄰郡國直接將錢糧運到青州賑濟饑民。
如此氣魄,即便平日裡自詡膽大的臧霸都驚歎、自愧不如。
劉備連州牧、刺史都敢要挾,又豈會怕他臧霸?
臧霸深知。
若是贏了劉備,陶謙可能會忌憚而不敢輕舉妄動;若是輸了,陶謙絕對不會顧及同剿黃巾之情的。
這些權力爭鬥,吳敦和尹禮看不明白,但臧霸卻是很明白。
昔日臧霸之父臧戒,便是因為跟太守的權鬥失敗而被太守問罪收押。
若非如此,臧霸又何至於殺太守,淪落為賊。
“話雖如此,但劉備無禮!倘若退縮了,今後豈不是被劉備小覷了?”臧霸心有不甘的看向孫觀。
若是劉備以禮相待,臧霸或許還會考慮下。
但劉備的態度太強硬,讓臧霸感覺顏麵無光。
“臧帥,形勢比人強,當忍則忍。”孫觀冷靜的分析道:“劉備態度這般強硬,就意味著將這十萬饑民安置在東海郡,是劉備當前最緊要的事。”
“劉備缺糧,所以在安置這十萬饑民一事上,劉備不希望出現意外。”
“強硬的態度,能讓劉備的行事更順利。”
頓了頓。
孫觀眼中閃過一絲忌憚:“再往壞了想,倘若劉備是趁機想滅了臧帥,收臧帥的錢糧來安置饑民呢?”
“若真如此,不僅能讓劉備緊缺的錢糧得到一些緩解,也能替陶謙解決隱患。”
聽了孫觀的分析,吳敦和尹禮忍不住嚇了一跳。
“副帥,你這會不會有些誇大了?”吳敦忍不住驚呼。
尹禮亦是道:“劉備一向自詡仁義,他這樣做不怕被人指責嗎?”
孫觀冷笑一聲:“依你們之前的想法,你們要去劫掠南下的饑民。”
“到時候劉備以討賊護民的名義統兵南下,師出有名!”
“而我們以前本來就是賊身,如今又劫掠饑民,伱覺得會被指責的是劉備還是我們?”
“凡事多動動腦子,彆整天喊打喊殺,我們已經不是昔日的泰山賊了,都是有官身的人了!”
在孫觀的勸說下,臧霸漸漸平息了內心的怒火,眼神也變得冷靜深邃:“既然不能跟劉備作對,不如主動釋放善意如何?”
“我有意在沿途開設義棚,提供些糧米飲水,仲台認為如何?”
孫觀眼神一動:“臧帥英明!我們苟存於世間,不可樹立太多的敵人。”
“我一直很疑惑,以陶謙的為人,不會大方到替劉備安置十萬饑民,必然是陶謙能得到更大的利益。”
“若向劉備釋放善意,或許我們也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臧霸聞言也細思起來:“仲台倒是提醒我了。陶謙表麵仁厚,但實際上也是個追逐虛名重利的,若沒有好處,他又豈會替劉備安置這十萬饑民?”
跟孫觀商議了細節,臧霸也從府庫中調出一部分糧米,令人在沿途開設義棚。
同時遣人給劉備回信,表示願意替南下的饑民儘一份綿薄之力。
另一邊。
劉備留下治中劉惠暫領州務,以管亥為將、率親衛騎兵五十,跟鄭平一路南下。
又令田豫統兵駐紮在北海國朱虛縣策應。
琅琊國地域遼闊,屬縣眾多。
沂山及諸城、膠南以南,沂水、臨沂、蒼山以東,臨沭、莒南以北,東至海。
轄十三縣,開陽、東武、琅邪、東莞、西海、諸、莒、東安、陽都、臨沂、即丘、繒、姑幕。
單論地域,是徐州最大的一個國了。
但琅琊國是黃巾重災區,戰禍頻迭,以至於戶口凋敝,相較於其他地域,顯得人煙稀少。
官道。
雖然寒風冷冽,但劉備並未有避讓之意。
這刺史出門,一般會乘坐馬車。
但劉備嫌棄馬車速度太慢,又不利於體察民情,因此除了如迎接劉惠這樣的賢才會乘車,基本都是選擇親自策馬。
“使君,前方有個士子昏倒了。”
行進間,前方探路的騎卒,匆匆返回。
劉備聞言一驚,連忙抖了抖韁繩,加快了速度。
卻見道路旁邊,斜靠著一個少年士子,已經昏迷不省人事。
劉備連忙翻身下馬,右手擱在少年士子的額頭,微微吃了一驚:“好燙!管亥,快取些薑酒來!”
天寒地凍,劉備南下時準備了一些生薑酒讓騎兵帶上。
雖然劉備曾下令禁酒,但考慮到冬季嚴寒,又將禁酒令放開了,限製了釀酒。
將少年士子抬到避風處,劉備親自給少年士子擦拭降溫。
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