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哉流民,
為鬼非鬼,為人非人。
哀哉流民,
男子無縕袍,婦女無完裙。
……
哀哉流民,
言辭不忍聽,號哭不忍聞。
……
哀哉流民,
死者已滿路,生者與鬼鄰。
哀哉流民,
一女易鬥粟,一兒錢數文。
……”①
桃李堂內,邱夫子麵色沉重地帶著小學子們吟完這首詩。
“想來你們都聽說了黔中動亂,流民四散的事情。這幾日已經有不少流民逃來了潯州,無處落腳。”
“書院已經決定,停課一段時日,將書院空出來,暫時用於安置流民。”
“念完這首詩,你們就可以回生舍收拾東西了。”
桃李堂的學子們還有點懵懵懂懂的,聽說不用上學了,都趕緊跑回去收拾東西。
蘇知知論放學收東西,動作那叫一個快。
她像往常一樣拉著顧青檸和薛澈跑到書院門口的時候,突然那頓住了腳步。
書院門外,擠滿了即將住進來的流民。
麵黃肌瘦。
為鬼非鬼,為人非人。
……
黔中道暴動的消息傳到京城,自然也傳到了相鄰的地區。
嶺南就在黔中道南方,二者緊鄰。
暴動的消息傳到嶺南時,從黔州、錦州、辰州等地逃跑而來的流民也到達了嶺南。
大量的流民蜂擁而至。
每一天,城門外都一群新的麵孔等待進城。
嶺南不比長安洛陽繁華,各個縣城規模都小,一時之間難以容納如此多的外來人口。
在嶺南有親戚的還好些,可以投奔在親戚家住一段時日。
有錢的也能撐一撐,可以租個院子或者住客棧。
可絕大多數還是沒錢也沒親戚的流民,因突然發生的變亂被迫奔走,根本無處可棲身。
蘇知知所在的白雲縣也湧進一大批流民。
縣裡的百姓雖然可憐流民但同時也心生戒備。畢竟人吃不飽飯的時候,什麼事都可能做得出來。
縣裡唯一主動對流民打開大門的地方,是醉春院。
醉春院的老鴇在門口設了個攤子,專門招那些十幾歲的長得看得過去的姑娘。
有些長得標致的男童也收。
沒有哪個正經人家會願意送孩子去那種地方做皮肉生意,可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總會有人家拿兒女去換吃食。
或者有些孤女把自己賣了,至少能日日有飯吃。
宋縣令這幾日因為流民的事情很頭大,他不想看著賣兒鬻女的事情發生,可是也沒法一下照顧這麼多人。
黔中大亂,流民短期內也不會返鄉,隻能先安置在縣郊的破廟和空了的莊子裡。
後來破廟和莊子住滿了,連州學、縣學、書院也全都空出來安置流民,學子們都暫時停課歸家。
人是住進去了,可是又沒有足夠的糧食吃。
宋縣令年紀輕,做官不過兩年,以前又在京城,哪裡見過這般悲苦之狀?
他幾個晚上睡不著,愁得頭發都白了兩根,腦子裡浮現的都是流民跪在人家門口與狗搶食的場麵。
“已經入夏了,春種時節過了,給他們分田耕種也來不及……”
“縣裡的糧倉就算空了也不夠吃。”
“送去鄉下的話,很多村子怕危險,也不會接受流民……”
宋縣令琢磨著,最好也要有一個地方,有足夠的土地,有不怕危險的村民,又可以充饑的糧食……
宋縣令的眼神遊移,恰好落在了桌案上的黑山墨上。
渾身一個激靈!
“良民村!”
可想到之後,又猶豫。
良民村好不容易日子好起來,現在大批流民過去,會不會造成村民們難以控製的麻煩?
“大人!良民村派人來了。”一個衙役匆匆走進來。
宋縣令眉心一跳:“快讓人進來,可有說何事?”
衙役也是滿臉震驚:
“他們說、說請大人把城裡的流民送到他們村裡去。”
…………
連綿起伏的山巒如沉睡的巨龍盤在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