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漸漸落下,日軍都沒再次組織進攻。戰士們打掃完戰場和修複工事後,享受起這難得的平靜時光。
“法棍?那玩意就跟咱們的烤饢、燒餅差不多。”
一個玩家正在戰壕裡跟戰士們介紹著各國的風土人情,這會聊到了吃上麵,繪聲繪色描述著法棍的味道。
“吃著有小麥粉的香氣,外皮帶著焦香,外皮酥脆,裡頭軟乎乎的有韌性嚼勁十足。”
說完味道後,這個玩家比劃了一下大小,接著誇張的說道:“這玩意兒,長的能有半人高,等冷了跟棍子似的,耍起來估計跟咱的紅纓槍差不多!”
戰士們先是一愣,隨即爆發出一陣大笑,有人打趣道:“那咱們能不能拿這個紅纓槍,上戰場去捅小鬼子?”
另一個來自四川的戰士也笑著接話:“龜兒太扯咯,我在上海見過法棍,哪點有啷個長哦!”
“那好不好吃嘛?”
“哪個舍得買哦,要留到錢娶媳婦嘞。”
“等打完仗,咱們也去嘗嘗這洋燒餅啥味兒。”
“哈哈哈,我再給大家講講英國。”
……
看著三營戰士們和誌願隊在那哈哈大笑的樣子,曹記者此刻也覺得心裡輕鬆不少,感歎要是能一直保持這樣就好了。
可低頭整理膠卷時,又想起戰場的殘酷,還有那些犧牲的戰士,明白這隻是一份奢望而已。
“唉…”
歎了口氣後,把已經寫好的新聞稿件放到一邊。掏出另一個筆記本,開始寫起在戰場上的見聞。
“今日之經曆,實乃刻骨銘心。
自午間踏入寶山戰場,刺鼻的硝煙便撲麵而來,槍炮聲震得人耳鼓生疼,生死隻在須臾之間。”
寫下開頭後,曹記者想起那個為救他而犧牲的誌願隊戰士,不禁愧疚潸然淚下,繼續寫道:
望著倒下的戰士,愧疚似毒蛇啃噬我的心,那位為救我而逝去的英雄,他的身影將成為我心中永遠的痛。
……
戰場是殘酷的血肉磨坊,生命脆弱如螻蟻。無論是三營將士或者誌願隊的犧牲,都給我極大震撼。
尤其是誌願隊迫擊炮排他們的犧牲,壯烈得讓天地失色,他們用滾燙的熱血,為祖國築起永不倒的長城。
這般無畏的英雄在前,我堅信,日本區區四島斷無亡我中華之力!
……
隻是我不明白,他們作為海外華人,為何會如此慷慨赴死,從他們眼中看不到絲毫害怕,有的隻是殺敵報國的決心…
難道真是像餘章連長說的那樣,隻是因為他們在海外雖然富足,但因背後無強大母國,飽受歧視的原因嗎?
采訪結束後,我是不太相信這話的。
可在觀察完誌願隊戰士們後,心中的那份質疑漸漸開始消散。
誌願隊都是由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組成,身材高大壯碩。這種體型不是苦力做工勞累出來的,而是依靠科學健康的鍛煉得來的。
我看過幾個戰士的手,居然沒有一個人有老繭,並且牙齒整齊潔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