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任您好,我是急診科陳青鋒。”
“急診科?”李建軍那邊似乎愣了一下,“有事?”
陳青鋒將病人的危急情況和需要緊急會診的請求,又複述了一遍。
“妊娠合並主動脈夾層?StanfordA還混著DeBakeyIII?”李建軍一聽就是行家,立刻抓到了要害,“孕32周?”
“對。”
“胡鬨!”李建軍的聲音陡然嚴厲起來,“這種病人,常規就是立刻剖宮產,然後我們血管外科上台修補!你們急診科想乾什麼?”
“我們初步的設想是,在體外循環支持下,同期進行剖宮產和主動脈置換術。”
電話那頭,陷入了死寂。
過了足有十幾秒,李建軍的聲音才再次響起,滿滿的難以置信。
“體外循環下剖宮產?誰提的方案?”
“我。”
又是一陣沉默。
“小夥子,膽子是真不小。”李建軍的聲音聽不出情緒,“想法夠瘋,風險你想過嗎?我們血管外科可以上台,婦產科肯配合?麻醉科敢接?體外循環能保證大人孩子都安全?”
“所以才需要緊急會診,共同評估風險,細化流程。”
“行,我聽聽。時間地點定了通知我。”李建軍沒再多問,乾脆地掛了。
沒直接拒絕,算開了個頭。
陳青鋒心裡稍微鬆快了點,接著撥通婦產科主任林巧的號碼。
林巧的聲音聽起來溫和,但語速很快,透著股利落勁兒。
聽完陳青鋒的敘述,她那邊也安靜了好一陣。
“陳醫生是吧?我聽說了,昨天那個多發傷的病人是你救回來的。”林巧先是提了一句,算是打了招呼。
“這個病人,我知道,情況確實太凶險了。”
“體外循環下剖宮產…這個方案,我們婦產科從沒接觸過,風險評估…恐怕結果不會樂觀。”
“胎兒32周,是有存活機會,但在體外循環那種非生理狀態下,能不能扛過去,沒人敢打包票。”
“剖宮產本身的出血、感染風險,在那種極端條件下,隻會成倍放大。”
林巧把婦產科的顧慮攤開來講,條條都是硬骨頭。
“林主任,我明白風險極高。但目前來看,這可能是唯一有機會同時保全母子性命的嘗試。”陳青鋒的聲音沉穩。
“我們需要您的專業判斷,評估這個方案在婦產科操作層麵,是否存在哪怕一線生機。”
林巧又沉默了片刻。
“這樣,你先把詳細的病曆資料,還有你們急診科初步擬定的方案思路,發給我一份。我需要組織科裡先討論。”
“會診時間,等我們內部評估完再說。”
陳青鋒心裡稍微落了點底。
最後一個,麻醉科主任馬平川。
馬平川的反應最爆裂。
“體外循環下剖宮產加主動脈置換?!”他嗓門猛地拔高,電話聽筒裡都滋滋作響,“開什麼國際玩笑!這麻醉怎麼管?又要保大人循環穩定,又要顧胎兒,還要同時伺候兩個外科在台上開膛破肚?這他媽是把我們麻醉科當玉皇大帝了?!”
“馬主任,我清楚難度極大…”
“這不是難度大不大的問題!這是教科書上壓根就沒提過的禁區!”馬平川直接打斷他,“體外循環那些藥、低溫、血液稀釋,對胎兒什麼影響?誰敢保證?剖宮產的應激會不會誘發致命的心律失常?主動脈手術血壓上上下下跟過山車似的,怎麼穩?”
一連串的問題劈頭蓋臉砸過來,全是刀刀見血的難點。
“我需要時間評估!把所有能想到的風險點都扒出來,看看有沒有丁點兒對策!”
“你說的會診,我去!但話撂這兒,我這關,難過!”
馬平川最後扔下這句話,掛了電話。
陳青鋒放下聽筒,身體向後靠在冰涼的椅背上,長長地呼出一口氣。
心外的趙德海,直接拒之門外。
血管外的李建軍,態度不明朗。
婦產的林巧,要先內部評估。
麻醉的馬平川,疑慮重重,幾乎是反對。
協調這個多學科團隊的第一步,走得比預想的還要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