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意思。”
陳灝將手中的文件輕放在桌上,臉上露著似笑非笑的笑容。
這幾天通過跟曹黎浩的聊天,以及對寧德時代的調查,基本上掌握了一些信息。
寧德時代的董事長曾宇最早創業的公司叫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ATL”,公司位於港島。
主營聚合物軟包電池。2001年,ATL進入蘋果供應鏈,並且逐步成為IPhone的第一大電池供應商,奠定了消費電池龍頭的地位。
而ATL看似是一家中國公司,但從資本角度上來看,實際上是一家日本100%控股的中國公司。ATL的大股東是日本電子原材料及元器件製造商TDK,也就是新科的母公司。
2011年底,因為政策要求全外資公司不能生產動力電池,於是時任ATL總裁的曾宇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將車載動力電池作為新興業務獨立發展,並正式成立了寧德時代。
一直到2015年10月之前,日本TDK公司都持有寧德時代15%的股份,這部分股份在後期才遭到清算,成為徹底的中資企業。
就像《功夫熊貓》、《花木蘭》是美國好萊塢拍的,魯花、金龍魚的背後也是美國四大糧商,中華牙膏是聯合利華的。
寧德時代要不是政策原因以及國家發改委盯著,不然究竟是姓中還是姓日可就不好說了。
站在辦公室的窗邊,打開窗外讓外麵的冷風呼嘯進來。
“我不喜歡資本。”陳灝輕歎一聲,臉上有些複雜。
寧德時代2018年上市,接著連續8日漲停,總市值達1532億元,位居創業板第一,遠超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1258.22億元),並創造了動力電池企業的上市神話。
而2020年,乘著有特斯拉的智能電動車浪潮,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股價一路飆升。
全年翻了3.5倍!
尤其是上個月7日收盤時,寧德時代市值超過9800億元,躍居整個深交所上市企業第二名,僅次於五糧液。
而對方是怎麼做到的呢?
寧德時代能夠有今日的市值,自己技術自然沒得說,但最重要的還是玩的資本遊戲那一套。
投資自己的供應商,給對方訂單,然後通過股權增值獲益。
有些供應商甚至能被它扶持上市,如製造負極材料的普泰來。
還有去年9月,寧德時代用190億元投資上下遊上市企業,主要目的是把供應鏈串連、管控起來,比如上遊的礦產、下遊的電池回收業務等。
不誇張的說,這甚至已經成了寧德時代主要的獲利方式之一。
“在人民的頭上玩資本,小心玩火自焚了。”陳灝臉上掛著嘲諷。
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在國內被標榜為國貨之光,對標華為。
可實際上呢,這兩家的求職口碑、企業文化相當的差!
剝削員工也厲害得很,從寧德時代、比亞迪走出去的員工幾乎沒有說好話的。
可求職和投資是兩碼事,剝削、壓榨員工越猛的,股民反倒更看好,因為成本控製的很好啊!
說到底,中國隻有一家華為,也隻有一個任總。
華為的企業文化,其他公司根本複刻不了。
寧德時代、比亞迪不應該對標華為,而應該對標富士康。
“這不過是一個比爛的時代罷了,不過主動權上一定要拿到手!”想到這裡,陳灝眼神銳利無比。
即便不跟寧德時代合作,與其他公司合作也沒什麼區彆。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跟寧德時代合作好了,畢竟對方是國內電池龍頭企業。
不過要是達成了合作,至少主動權上一定要掌握住。
而且。
陳灝嘴角漸漸上揚,淡淡地說道:“恐怕到時候還得麻煩一下周伯伯了。”
倒是想到這個事情,讓他想起了某個人。
目光上移,映入眼簾的是校園裡鬱鬱蔥蔥地大樹。
有些建築在樹林見忽隱忽現,即便是定睛望去,也隻能勉強看到個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