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一家新公司,光華以鋰空氣電池技術專利和資金入股,占30%;另外建發集團以資金入股,占30%;剩餘的40%股份則是在二位當中產生。”
何龍已經陰沉著臉,至於周家臉色都鐵青了。
說了半天,最後留給他們競爭的隻有40%的股份?
耍猴呢?!
“光華和建發會介入新公司的管理嗎?”周家壓著內心的不滿問道。
“建發隻負責資金投資,其他不會摻和進來。至於光華會派專人掌管財務和人事部門,其餘的專業管理交給你們專業人士來。”陳灝一臉笑意地看著兩人。
引來國資是他一貫的操作,主要作用是可京城方麵表一個態,讓上麵安心。
而且有地頭蛇的加入,在當地可以減少很多麻煩。
何龍深吸一口,沉聲問道:“這不符合投資的回報,付出這麼多,那我們能得到什麼?”
“你們可以得到一張船票,一張諾亞方舟的船票。”陳灝饒有深意地答道。
說實話,若是鋰空氣電池要是真的成功了,40%的股份也完全大賺特賺!
畢竟以現有的科技水平,沒有哪家鋰電池公司能夠扛得住鋰空氣電池。
比亞迪不行,寧德時代也不行,lg新能源、鬆下也不行。
這完全是降維打擊了!
就像光華前陣子推出的光子屏,無論是國產的京東方還是南韓的三星,壓根沒法抵抗。
不被收編,那便是轉行。
“那鋰空氣電池的定位應該是動力電池吧?”周家隻是隨口一問,畢竟鋰空氣電池公認是會動力電池的最終形態,屆時將會是全民新能源汽車時代。
但是沒想到陳灝搖搖頭,說道:“鋰空氣電池的應用領域不止於新能源汽車,還會踏入消費電子領域。”
鋰電池產業常規來說共有三類:消費電子、電動工具和新能源汽車。
消費電子也就是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以及智能可穿戴設備這一類;
電動工具主要是電動自行車、掃地機器人等智能家居產品;
至於最後的新能源汽車,也就是動力電池這一類。
聽到對方說會踏入消費電子領域,周家、何龍兩人隻感覺扯淡。
兩人麵麵相覷,都不知道該怎麼說話了。
隻有何龍委婉地表示道:“陳校長,鋰空氣電池的特性注定很難小型化,想要應用到手機、電腦上我覺得不太可能,應用到新能源汽車上才是王道。”
這也是兩人願意投鋰空氣電池的願意,畢竟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重心都是動力電池,也就是新能源汽車領域。
消費電子……手機電池、筆記本電池能賺雞毛錢啊?
以iphone12為例,欣旺達給蘋果的采購成本一塊是7.5美元,換算成人民幣還不到50元!
倒是換一塊官方原裝電池卻要519元,這……十倍以上的差距,不得不說蘋果真會做生意。
而新能源汽車上的動力電池呢?
從新能源汽車的成本構成來看,電池成本相對整車環節占據42%左右。再加上電機、電控,差不多占了成本的60%,大幅超越傳統整車。
一塊動力電池的成本高達上萬元!
以3萬元為例。
1塊動力電池=600塊手機電池!
更彆提現在數碼3c鋰電池發展潛力極低,天花板都可見。
數碼3c鋰電池巨頭欣旺達為了跟寧德時代、比亞迪搶口飯吃,投資200億想進入動力電池領域,結果進展堪憂,反倒給公司的財政增加了大大的赤字!
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才是朝陽產業,也是目前的主流。
何龍已經開始打退堂鼓了。
原因便是對方竟然想要將鋰空氣電池給小型化!
離譜大了!
哪怕光華大學能夠研發出光子屏和光芯,但在這個事情上給他的感覺,對方就像是嘴上跑火車,一點也不可信。
“鋰空氣電池也沒人研製出來吧?為什麼就不能小型化?”陳灝仍然堅持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有光子屏+光芯+鋰空氣電池,這才能把手機的性能發揮到極限。
更彆提5g時代倒進,若是能源上沒有突破,無論是無人駕駛汽車還是5g手機,都會受到限製。
&nr智能眼鏡項目,也要解決能源的問題,不然續航上同樣會被卡住。
“這個事情已經超出了我的處理範圍,我需要回去跟董事長彙報一下。”何龍正了正臉色,似乎已有退意。
陳灝再看向周家。
周家反倒又問了一句,“陳校長真的不打算放棄將鋰空氣電池小型化的打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