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的周豪深教授?”
陳灝念了一遍,細細思索。
“中國人?”
麵對陳灝的發問,布尼爾教授點點頭。
\b“是的,中國人,沒入日本國籍,我和周教授還是朋友,以前合作過一次。\b”
似乎想到什麼,布尼爾教授“嘶”了一聲,\b臉色有些古怪。
“我倒是想到一件事情。”
“什麼事情?”陳灝好奇地問道。
“記得上次在東京參加一個學術會議,在茶歇室聽到周教授聊到可能會考慮回國。”
“此話當真?!”
陳灝瞳孔猛然一縮,一股欣喜在心底油然而生。
他對能源科學領域沒什麼涉及,對於周豪深這個名字幾乎沒印象,但是日本國立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他還是知道的。
aist是日本最大的研究機構,擁有3000餘研究人員,年預算10餘億美元,研究領域涉及機械,電子,信息,能源,材料,化學,生命,製藥等多個學科,是日本在產業技術研發領域的領軍機構。
尤其是對方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airc)是日本政府為推動下一代人工智能研究而設立的三大國家級研究據點之一,airc擁有世界top500中排名第8的超級計算機abci。
在這種世界級研究機構成為首席科學家,周豪深教授的實力不用多言。
隻是,對方會不會已經找好下家了?
想到這,陳灝簡直是坐立難安。
“那……我們還有機會嗎?”
“陳教授,我又不是周本人,我不知道。”布尼爾搖頭後,又想到了一個主意。
“不過你要是對周感興趣的話,我可以給他發個郵件邀請他加入我們課題組。”
看著布尼爾教授一副坦然的模樣,陳灝為之前內心的一些想法感到羞愧。
他還擔心布尼爾教授會不開心,畢竟擴大研究團隊會消減布尼爾的話語權。
凱南·布尼爾雖然是鋰電池行業的大牛,可大牛不隻有他一個,全世界算下來,跟他同地位也有一二十人。
布尼爾注意到陳灝臉上的表情,哈哈大笑一聲,拍著陳灝的肩膀說道:“\b陳,你不用擔心,我唯一的心願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夠見到鋰空氣電池的誕生,其他的都無所謂。”
“而且你的想法沒有錯,以我們團隊目前的實力,想要攻克鋰空氣電池技術太難了。”
鋰空氣電池技術從2007年在國際學術界開始興起一波浪潮,於2011年sci收錄文章數量突破百篇,到2015年達到496篇的最高值,到從2016年又開始滑坡,直到近兩年又開始興起。
發展的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各國科研機構、高校之所以開設鋰空氣電池課題組,並不是真的相信能夠研發出來,純粹是不想在這方麵落後。
科研其實是一種需要長時間堅持下去才能出成果,像那些獲得諾貝爾獎的突破性成果,其實很多都是堅持十幾年,甚至二三十年才成果的。
明白了布尼爾的內心想法後,陳灝也算是放心了。
直言問道:“除了周教授,亞洲和中國還有沒有其他著名教授?”
“其實做大部分是鋰電領域的,鋰空的不多。”布尼爾教授皺了皺眉,陷入了沉思當中。
“澳洲的guoxiu(汪國秀),shixuedou這兩位華人教授挺厲害。”
“還有新加坡的ntu(新加坡國立大學)的davidlou、x.和hongjinfan這三位也是鋰電領域的專家。”
“南韓的沒印象,因為我一看到南韓人的名字就發暈,有些分不清,而且他們國家的學術道德真是糟糕透了。”提到南韓這個國家,布尼爾教授眼神中是不加掩飾地厭惡。
“那中國呢?”\b陳灝滿懷期待的問道。
布尼爾念了幾個名字,陳灝則是記在腦海裡,打算回去就研究一下。
這一路上,兩人不知疲倦地聊著研究團隊的事情,直到一聲“咕嚕”聲響起。
好在食堂近在眼前,布尼爾教授拍了拍自己的肚子,大笑道:“陳,我也想再和你多聊會,但是我的肚子好像在抗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