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高考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是一切變化的開端。
但也有人說,高考僅僅代表著一次考試,沒有吹噓的那麼重要。
之所以會有分歧,其實還會跟“群體”有關。
對於寒門子弟來說,高考是改變階級、改變人生的最有效的捷徑。
而對家境富裕的家庭來說,高考的意義並沒有那麼大,僅僅是一個形式,一個標誌,並不是唯一的出路。
2021年6月7日,早晨。
這一天,全國幾乎所有的城市、所有的市民都沸騰起來了。
這是一場全民參與的考試。
上千萬名高三學生參與考試。
城市裡穿梭著的出租車甚至一些私家車的車身上都帖子“高考愛心送考”。
所有的民警、交警出動,鐵騎從城東到城西,隻是為了運送一些快趕不上的學生通往考點,因為他們知道,這次考場對有些家庭的孩子來說究竟有多重要。
許多城市的街道上,不少商家業參與進來,在自家店外擺放著高考免費礦泉水。
皖省,毛坦廠中學。
數十輛大巴車運送著滿載的學生通往考場,道路兩側站滿著行人,有學生的家長們、有路過的市民們、也有旁邊商戶小販們。
他們踮著腳尖,並沒有尋找自己孩子,他們搖曳著手上的國旗,為每一個孩子們送上祝福。
“孩子們,加油!”
“高考加油!”
“你們可以的!”
星城,長郡中學。
一個母親穿著紅色得旗袍,一隻手捧著向日葵,另一隻手對著女兒的漸行漸遠的背影奮力揮舞著。
“園園,加油!”
長安,某中學外。
一個坐著輪椅得女學生由兩名民警從校門口全程護送到考場。
再準備離開之際,高個民警對女生鼓舞道:“孩子,你很堅強,相信自己可以的!”
黔省,築城,築城一中。
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喘著氣在學校外找了個地方坐下,為了不給孫兒添加心理負擔,老奶奶偷偷跟在孫兒後麵,甚至在路上還不慎摔倒了一下。
老奶奶眼神望著學校門口,滿是褶皺得手緊緊攥著。
麗江,華坪女高。
在送考車啟動前,張桂梅校長手握著擴音器,在旁人扶持下,忍著一身疼痛走下樓梯。
她舉著擴音器,眼神掃過一個個她的“孩子”,叮囑道:
“彆說話,趕緊站好位置,快點。”
“把東西放在腳下,走的時候檢查清楚。”
150名應屆考生走上大巴車,她們的眼神中都閃爍著堅毅的光芒。
車子啟動,其餘女生穿著校服,揮舞著手。
齊聲呐喊道:“學姐,加油!”
對於她們而言,這不是一場普通的考試,是唯一的一次走出大山的龍門。
如果越不過這道龍門,那便終生埋沒在大山深處。
張桂梅目送著大巴車的遠去,既然是解脫又是緊張。
美國著名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講過一句話:“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
有的人就像光明世界裡豬欄裡的豬,
而有的人就像是黑暗世界裡奮力前行的“人”。
如果說,這些大山裡的孩子們沒有見過太陽,那就讓她燃燒了身軀,化為那道光,照拂著她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