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鏡的續航也是一個問題。”
“如果采用傳統的鋰離子電池,供應MR智能眼鏡的話,甚至會比微軟的HoloLens續航更短……”朱晨一臉得為難。
微軟的HoloLens是頭顯,可利用空間還是挺大的,可即便如此,續航也僅僅是三小時左右。
智能眼鏡的電子元件全部集中在兩條眼鏡腿上,可利用空間比及頭顯遠遠不如,不然微軟為何在開發MR技術上選擇頭顯而非眼鏡,自然也考慮到這點。
空間越小,難度越高。
而且眼鏡不像頭顯,更具備日常屬性,這就對續航要求更高了。
起碼要高達8小時的續航,能滿足一天一充更好,可是狹窄的空間根本滿足不了這個條件。
陳灝明白朱晨的意思,也知道對方在擔心什麼。
拍了拍朱晨的肩膀,肯定道:“鋰空氣電池那裡你就放心吧,我相信布尼爾教授的能力,你也要相信。”
如果不能將鋰空氣電池小型化並用於MR智能眼鏡上,那他們即便把其他功能完美實現了,也將成為一個雞肋型的電子產品。
誰會接受一個續航隻有一小時左右的智能眼鏡?
這不是扯淡麼……有些上班族的通勤時間也遠不止一小時。
傳統的鋰離子電池根本滿足不了智能眼鏡的要求,隻有鋰空氣電池的優異性能才能解決續航問題。
朱晨看了眼陳灝,欲言又止。
校長,這可是鋰空氣電池啊!
是誰給了您這麼大的信心?
朱晨和金智慧對視一眼,想法是不約而同的。
還能咋地,也隻能盼望布尼爾教授那裡能早日攻克鋰空氣電池技術了。
這個話題隻能跳過,朱晨則是問出下一個問題:“對了,還有智能眼鏡的芯片問題……”
“芯片簡單!”
陳灝輕鬆說道:“光芯國產化進度不錯,這兩三個月差不多就能完成,屆時我會安排一個小組來開發適配智能眼鏡的光芯。”
朱晨想要研發的是真·智能眼鏡,而非那些打著智能眼鏡噱頭研製出來的“玩具”。
既然不是玩具,那對運算要求相當高,5g技術+光芯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好在這點比較穩。
“還有一個就是聲音問題。”
“聲音問題?怎麼說?”
“比如說係統提示音、聽音樂、接聽電話等,這些都需要發聲。目前實驗室有兩種聲音,一種是學微軟的HoloLens,采用外放喇叭+藍牙耳機;另一種則是在眼鏡腿上增設骨傳導耳機模塊。”
“在這方麵,實驗室到現在還沒統一意見。”朱晨頭疼地說道。
前者不占用體積,技術難題也不高,但麻煩啊,用戶除了戴個智能眼鏡還得外加一個無線耳機;
後者則是占用體積,而且還涉及到骨傳導技術以及音效的問題,好處是不用多戴一個耳機。
至於骨傳導技術是近些年興起的,主要是作於運動耳機使用較多。
骨傳導是一種聲音傳導方式,即將聲音轉化為不同頻率的機械振動,通過人的顱骨、骨迷路、內耳淋巴液、螺旋器、聽神經、聽覺中樞來傳遞聲波。
這裡還能拿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舉例。
作為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後天卻失聰了,可即便如此,也不影響他創造出偉大的作品。
貝多芬在演奏的時候,靠口咬一根棍棒接觸鋼琴琴身,將震動傳到大腦,進而聽到樂聲的。
這裡其實就是利用了骨傳導的原理。
隻是骨傳導技術並不想入耳式耳機和頭戴式耳機成熟,有兩大問題:漏音和音質。
這些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漸漸解決了不少。
“那你們兩個支持哪個?”
“骨傳導吧。”
“我也讚同骨傳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