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點檔的新聞節目後,加上各大媒體的彈窗推送,一連串的信息轟炸之下,光華大學國家實驗室批準立項的事情直接出圈了。
在微博、微信、知乎上,都能看到相關的討論。
以現代科技時代傳播的速度,經過一晚上的發酵,說舉國皆知太誇張了,但至少有上億人都知道這個事情。
翌日,早晨。
光華大學,會議室裡。
“經理事會決議,【先進材料與半導體國家實驗室(籌)】主任為任弘教授,副主任為陳衝教授、方浩森教授。”
“【真空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籌)】主任為我本人,副主任為趙永教授。”
“以及這兩個國家實驗室將實行首席科學家製度。”
“特聘陳衝教授、方浩森教授為光子材料與應用研究方向首席科學家。”
“特聘任弘教授為光子技術與半導體研究方向首席科學家。”
“特聘趙永教授為真空軌道技術研究方向首席科學家。”
陳灝望著四人,笑道:“大家還有什麼問題嗎?”
至於什麼理事會決議,當然是客套話。
這次兩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和理事會豪華陣容哪怕是他都沒想到的,好在理事會的那些大佬隻是掛名的,實驗室的運行還是由他說了算。
至於學術委員會,這個也不用擔心,
學術委員會的職責更多是在實驗室的建設方向、研究內容、人才培養、開放課題的審批、成果評價等方麵。
至於實驗室日常,還是由實驗室主任和副主任管理。
至於首席科學家主要是全麵負責相關研究方向的項目組織實施,賦予其充分的技術路線決策權、經費使用自主權、科研團隊組建權等。
在我國,首席科學家的頭銜不是職稱,簡單說就是一個科研課題的總負責人或總設計師、總工程師。
首席科學家也並不是隻有一個,雙首席也是一些大的科研課題組裡常見的。
“我沒意見。”任弘教授搖搖頭。
“我也沒意見。”趙永教授也緊隨其後。
任弘、趙永二人已經接受了檔案調到光華大學這個事實,畢竟也不一定是壞事。
起碼在光芯、真空超級高鐵這兩個領域中,光華大學是行業的領頭羊。
方浩森和陳衝兩人更不用提,從青椒到國家實驗室的主任、首席科學家,節省了十幾二十年的資曆積累,已經很滿足了。
倒是陳衝提了一點意見。
“校長,既然我們要開始籌建國家實驗室,那是不是要開始擴招科研人員了?”陳衝想了想說道。
“這是自然,”陳灝點點頭,“不光要擴招科研人員,而且也要修建新的實驗室大樓。”
目前的幾個實驗室都是研究所,一棟建築也就隻能容納五六個常規實驗室。
既然要籌建國家愛實驗室,現有的規格已經不夠了,要修建新的“實驗室大樓”。
說是“實驗室大樓”,其實更像是科研中心。
“建新的大樓?”任弘皺了皺眉頭,“校長,我們光芯研究中心這裡就不用了吧?目前的大樓才剛啟用不久,而且閒置空間還有一些。”
趙永也附和道:“超級高鐵這裡也一樣。”
倒是方浩森和陳衝對視一眼,沒有出聲。
陳灝不置可否地說道:“趙教授那裡暫時不動,但是先進材料研究所和光芯研究中心要變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