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晨。
碳納米技術實驗室。
所有的研究人員乾勁十足地忙碌著,經過昨天打得一針雞血,不少人效率甚至提高了不少。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實驗室比往常多了一個人。
那便是方浩森教授。
“老陳,我覺得你走進一個誤區了。”方浩森沉思說道。
“怎麼說?”陳衝問道。
“消防官兵穿的消防服你有了解嗎?”方浩森看向陳衝,昨晚擼完串回去後,他可是做了不少的功課。
消防服共分為八種,分彆為:防火隔熱服、電絕緣服、重型防化服、滅火戰鬥服、搶險救援服、輕型防化服、防蜂服、消防避火服。
其中搶險救援服就是在地震搶險救災的新聞中常常能看到的,用於車輛救援、建築倒塌、狹窄空間及攀登等救援現場的身體防護。
而我們常在火災現場看到的藍黑色帶銀綠反光條服裝,叫做滅火戰鬥服,是保護活躍在消防第一線的消防隊員人身安全的重要裝備品之一,也是火災救助現場的必備品。
還有兩個值得一提,一個是隔熱服。
隔熱服一般是由阻燃纖維織物與真空鍍鋁膜的複合材料混合在一起而製作成的,反輻射熱溫度可高達1000℃。
比隔熱服更厲害的是避火服。
可以抵禦1000℃以上的火焰,是專門為消防員短時間進入火場進行滅火戰鬥和搶險救援設計的。在有水槍掩護的情況下,穿著避火服的消防員可以在高溫中行動。
7·16大火中,三名衝進不斷爆炸的火場中心,關閉油罐閥門的消防戰士,當時身著的就是避火服。
電影《烈火英雄》的原型便是7·16大火,但是電影遠不如那場大火嚴峻。要知道7·16大火中,三名消防戰士麵臨的是關閉4個閥門,每個閥門要轉8000圈,共計32000圈,在火海中整整奮戰8個小時,簡直是人類的奇跡!
智能衣服是控溫用的,解決極寒極熱環境是一個難點,可放入火場中,那又是一個更重要的難點。
“這個還真沒有。”
聽到陳衝這麼一說,方浩森便把消防服的幾種使用情形和特點介紹了下,順便提出自己的想法。
“一般來說,消防戰士大部分使用的是滅火戰鬥服,隻有極少數的情況下才會使用到隔熱服和避火服。”
“並且,消防服也是分為好幾層的,比如最外麵的反射層、中間的防水層以及裡麵的是隔熱層。”
“我們不應該想著怎麼去替代消防服,而是要換個角度,比如……替代消防服裡的隔熱層。”
方浩森比劃了下,說道:“從而形成反射層——防水層——隔熱控溫層。”
“反射層主要構成是鋁箔複合阻烯材料,防水層的材料是聚四氟乙烯,這兩層很簡單,我覺得沒什麼技術難度。”方浩森不以為意地說道。
“隔熱控溫層……”陳衝呢喃了下,臉上逐漸開始興奮。
反射層是將火場中的大部分熱輻射反射出去,防水層是顧名思義,而原先的隔熱層是保護消防員軀體不受熱灼傷,也最重要的防護層,具有耐高溫、阻燃性強兩大特點,通常用阻燃纖維製成。
如果將【隔熱層】換成由自適應變溫材料製成的【隔熱控溫層】,那不光可以防止消防戰士被灼傷,還能極大地降低高溫帶來的侵害!
“那隻要將控溫上限提升到1000℃即可!”
1000℃的控溫範圍足以滿足95%的火災環境,真遇到爆炸……那兩三千度也不頂用,隻能認命了。
可是如何提升上限上去是一個問題。
好在方浩森教授在。
“你們現在材料主體是碳纖維材料對吧?”
方浩森眼神落在一件樣品上,他沉聲說道:“加上石墨和阻燃纖維!”
陳衝微微一愣,阻燃纖維不用多說,是為了提升阻燃性。
但……加入石墨能將控溫區間的上限從50℃提升到1000℃?
穀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