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城,晉江的某處工廠。
“現在工廠的產能怎麼樣了?”
陳灝望著眼前忙碌的工廠,身旁有兩人,一位是鄧慧,另一位是工廠的廠長葉建華。
“陳董,因為生產線初換,加上工人也不熟悉,目前的產能隻有10萬件/天。”葉建華畢恭畢敬地回答道。
身為這家工廠的廠長,葉建華能力自然是有的。
可令他沒想到的是,突然間工廠就易主了,好在新東家是如日中天的光華大學。
陳灝眉頭微皺,似乎不太滿意,“我記得之前本廠之前年產能達到6280萬成衣的,日產10萬件有點少了。”
“是……”葉建華擦了擦額頭冒出的細汗,咬牙保證道:“陳董,我保證在一個月內將日產10萬件提升到15萬件!”
“15萬件不夠。”
陳灝看了眼葉建華,澹澹道:“現在是8月底,我給你4個月的時間,將日產能提升到20萬件。”
葉建華大汗淋漓。
彆看隻是20萬件隻是比15萬件多5萬件,可作為廠長的他,剛剛保證的15萬件基本上是極限了。
而且日產能20萬件是什麼概念?
那就是一月600萬件智能恒溫衣(衣服褲子各300萬件)。
一套智能恒溫衣的價格是3899元,300萬套智能恒溫衣總價值116.97億元!
再說一個數據,目前市值1500億元的申洲國際去年(2020年)成衣產能4.4億件,營收230億元。
如果能達到日產能20萬件智能恒溫衣,光是這個工廠一月的成衣價值相當於申洲國際半年的營收!
更彆提光華可不止隻有這一家工廠。
鹿蜀集團這次從安踏、九牧王等公司手中收購了4家工廠,從規模上分彆命名為L1工廠、L2工廠、L3工廠、L4工廠。
隻不過四家工廠目前日產能並不高,分彆為:10萬件(L1)、6萬件(L2)、5萬件(L3)、5萬件(L4)。
葉建華還沒開口,陳灝便已知道對方要說什麼話。
“產能不夠就想去辦法,比如擴大廠房麵積、增加生產線和工人。”
“錢不是問題,到時候你直接找徐總就行。”陳灝說道。
光華現在手握著光子屏吸金神器,現金流挺充足的,加上現在又多了智能恒溫衣,壓根不怕沒錢。
“明白了,陳董!”葉建華頓時有了信心。
提升到20萬的日產能當然不易,可要是能擴建的話,那就不算問題了。
而且自打工廠被光華接手後,推出了一係列的福利。
比如提升工人的基礎工資和加班費,增加休息時間,改善工人宿舍條件和食堂水平。
現在工人對光華的歸屬感直接爆棚,都在問組長還招不招人,想帶老鄉進廠。
正在陳灝準備離開的時候,一個工作人員小跑到葉建華的身旁,附耳說了幾句。
隨後,葉建華臉上露出難色,隻得硬著頭皮對陳灝說道:“陳董,丁、丁總來了,就在門口。”
光華接手後,廠房改造的第一步就是引入了光華大學的智能安防係統(其實就是蛋蛋接管了),丁世忠想進也進不來。
似乎怕陳灝誤解,葉建華又連忙補充了一句。
“陳董,絕對不是我透露您行蹤的!”
“讓他進來吧。”陳灝也沒有為難葉建華,對方沒必要這麼做,肯定是自己剛到工廠的時候,就有人聯係丁世忠了。
畢竟L1工廠過去是安踏所持有,這麼多工人總有幾個眼線。
丁世忠找自己的原因也很簡單,是想在鞋子上進行合作。
因為考慮到邊防哨兵的惡劣環境,陳灝覺得光是智能恒溫衣可能還不夠,於是決定單獨為邊防哨兵們配上使用自適應變溫材料的鞋子和手套。
手套還好說,工廠就能解決,但是鞋子沒那麼簡單。
再三斟酌,考慮到時效問題,最後還是聯係丁世忠,由安踏幫忙解決了鞋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