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載求學路,一路風雨泥濘,許多不容易,恍如大夢一場。
說到底,他隻不過一個小鎮做題家。
能走出大山,來到魔都大學已然是極限。
他沒有父母幫忙,沒有任何人可以依靠,他隻能靠自己。
這些薑蓓都清楚。
想起王海波這些經曆,她眼睛泛起水霧,抱住對方。
她哽咽道:“臭豬,不管你做出什麼選擇,我永遠都支持伱,我也會永遠陪在你身邊的!”
魔都大學隻是211大學,但因為地理優勢,魔都大學的發展還不錯。
至於王海波能不能進光華大學,薑蓓毫不懷疑。
彆看魔都大學物理學的評估是B級,在國內大概2030名,但王海波在讀博期間厚積薄發,光是1區SCI論文便以一作的身份發表了三篇!
3篇1區SCI論文什麼概念?
大多數高校,物理學博士畢業條件為1篇1作1區SCI論文或者2篇2區SCI論文,王海波這水平和成績,本校魔都大學都邀請他留校任教,還聲稱隻要發表一篇物理學頂刊論文,直接破格升為正教授。
當然了,這也就是魔都大學,換成清北複交浙南科這幾所強校,想要破格升為正教授,起碼要一篇甚至兩篇PRL論文。
PRL是什麼?
PRL全稱為《PReviewLetters》,中文譯為物理評論快報,不光是物理學界的頂刊,還是公認的No.1。
就像數學界的四大期刊一樣,不是所有領域的頂刊是《Nature》和《Science》,在物理學界,PRL是影響力最大的期刊。
王海波緊緊抱住薑蓓,嗅著眼前佳人身上的幽香,心中的不安也緩緩消失消失。
等兩個人情緒都好點後,王海波還道出了選擇光華大學的另一個原因。
“物理太吃天賦了,以我的天賦並不能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既然如此,我覺得不如把這些時間花在教學上,也許還能挖掘出一些不錯的苗子,為國家輸送物理人才。”
數學、物理這種學科,不是可以勤能補拙的。
從曆史經驗看,大科學家本科的時候的就有自己的物理問題,碩士階段就想到解決問題的靈感。比如牛頓23歲想到萬有引力思想;愛因斯坦26歲想到狹義相對論思路並完成論文。
天才是帶著物理靈感進入博士年齡段,在博士年齡段完成理論框架,以後的時間用來完善理論、設計實驗。
這個領域,隻需要一小部分,有天賦的人。
王海波知道自己不是這種有天賦的人,他最多是小有天賦,而且有著這樣經曆,他更希望能成為專任的教學型老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上,讓學生少走彎路。
光華大學是最佳選擇,因為現在絕大多數高校招收的都是科研教學型老師,教學僅占據極少一部分精力,大部分都在科研上。
他覺得這樣是不對的,大學更重要的應該是培養學生,要麼專心搞學問,要麼專心搞教學,兩者怎麼可以兼得?
至少當今形勢之下,光華大學是最佳選擇。
……
一個晚上的時間,光華大學的教師招聘計劃幾乎傳遍了國內的博士圈子,乃至在國外的留學生圈子也不例外。
不光是應屆博士生心動了,甚至一些老師也有了些想法。
而這時。
京大,被號稱為四大瘋人院之一的物理學院,這一晚也不太寧靜。
ps:抱歉,卡文了,耽擱這麼久才寫出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