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餐廳。
楊衡宿舍六人關係都不錯,平時都是一起吃飯,但是上了大四以後,在升學、就業、考公之下,宿舍裡很少再聚齊六人一起吃飯。
四人吃飯間,楊衡突然想到昨晚學校公眾號上看到的消息,按捺不住的提起這個事情。
隻不過,三個舍友的反應讓他倍感意外。
「大學生創業那個推文?昨晚就看到了,跟我們有啥關係嗎?」
「就是,現在大學生創業有多難,彆看什麼10萬起步上不封頂的創業扶持,實際上根本拿不到。」
「都啥年代了還創業,進體製才是最優選。」
楊衡撓撓頭,不懂地道:「為啥說拿不到?」
「你沒看入選標準嗎?」舍友吳子琛抬頭看了一眼楊衡,挑眉道:「要求的創業公司可是高科技、互聯網相關的創業公司。」
說著,吳子琛歎了口氣,眉眼間充滿著無奈。
「就比如互聯網+,從社會發展大趨勢的角度來看,咱們國家的互聯網行業經過近20年的高速發展,可以做互聯網+的領域基本上挖掘的差不多了,比如電子商務、打車、買菜、直播、短視頻、教育、交友、醫療、人工智能等等等等,可以做的基本上都做了。」
「還有什麼留給我們的?」
吳子琛的一句反問,讓其餘三人無力反駁。
一快不能變大的蛋糕,越早下手的分到的就越多,而越晚下手的,不是分到一點點,就是沒有蛋糕可分。
「說實話,也就互聯網+我們本科生還能做到一點,除了這個,那些高科技門檻那麼高,還是高投入高風險,也就隻有頂尖名校的博士生勉強能涉及,我們有這個資格嗎?」吳子琛聳聳肩,然後低下頭繼續扒飯。
楊衡的機械式地用筷子挑著飯,他在思考著剛剛吳子琛所說得話,
現在的大學生創業處境確實很尷尬,基本上能做的領域早就被人做了,沒做的或者說還有市場的,大部分人也做不了。
比如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汽車、XR/AR/MR技術等等,這些門檻有多高就不多說。
哪怕是斯坦福大學、MIT這種名校博士出來的,想要創業也是圍繞著這些領域。
「那感情這次學校的扶持跟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唄。」楊衡沮喪著臉,唉聲歎氣道:「還是得找工作啊。」
「哥幾個,我勸大家優先選擇體製內,其次才是去企業,最好不好想著考研,老狗我都勸了他好幾次也不聽,懶得管他了。」
老狗是他們舍友,叫做苟柱,老狗是他的外號。
有個舍友提出疑問:「考研不是也挺好的嗎?可以提升一下學曆,等畢業後更有競爭力吧?」
吳子琛咬了口雞腿,含糊不清地說道:「正常來說是這樣子,但是也得看情況。」
「眼下什麼情況你們還不懂嗎?」
「財經不火了,小語種不熱了,新聞傳媒不流行了,文科類專業就業巨寒。」
「兩財一貿高考錄取分數線繼續大跌;北外,上外高考錄取分數線暴跌。」
「越來越多人沉迷於體製內考公考編,這種萬裡挑一的做夢博弈遊戲。」
「連國企央企研究所都開始優先錄取雙985的應屆生,甚至連雙985都要分個三六九等,什麼雙華五,9,其他985+C9.…」
楊衡聽著這些話不禁打了個寒顫,頗有些寒冬來臨的感覺。
他望向吳子琛,納悶問道:「那你還讓我們彆考研,優先進體製?」
「你傻啊?」吳子琛白了楊衡一眼,搖搖頭道:「現在要是不進去,以後就更難進了。
」
「而且以咱們學校的背景,除非有科研天賦想要走學術路線,不然最好的選擇就是進體製或者進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