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記載中,每次打仗動不動就是幾十萬、幾百萬大軍,其實這裡麵是有水分的。
他們把所有的後勤人員、平日做飯的夥夫、運輸糧食的民夫、以及很多的隨軍人員等,全部都算在內了。
或許有些朝代是實打實的幾十萬大軍,但是乾朝肯定不是。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因為古代識字的人不多啊,在文盲遍地的環境下,他們連字都不認識,更彆提算數這門學問了。
所以,那時候軍隊人數的統計都是不準確的。
往深了想,大家都聽說過‘吃空餉’吧?
乾朝的將領,說實話能力都不怎麼樣,人品也不太行,他們怎麼可能拒絕送上門的利益!
我合理懷疑,蕭尋派出去的三十萬大軍,實際上真正具備戰鬥力的士兵,大概隻有幾萬左右。
彆覺得這個數量少,這才是比較符合實際的數據。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單從這句話就能看出糧草對於行軍打仗有多重要了。
真有三十萬大軍,光吃飯都是個天大的問題,哪來那麼多糧食供給他們?
再說了,那時候蕭尋也沒意識到青州的難搞程度,真派那麼多士兵,隻有腦子裡進水了才會這麼乾。
古代打仗可和我們想的不一樣,不是說你有幾十萬士兵,就能讓他們一窩蜂的全部衝出去,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和敵方廝殺,直到把對方全部消滅了才停下。
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的哈!
就算真有三十萬的軍隊,也要分為前後左右多個陣營,然後再分批上陣。
一般先是先鋒隊打頭陣,大概幾千人左右。要是先鋒隊作戰勝利了,後麵的陣營才會有信心,覺得勝利在望。
要是先鋒隊輸了,那麼對於士氣是很大的打擊,嚴重的話可能會動搖軍心,導致整個隊伍潰敗。】
[學會了,原來古代打仗還有那麼多講究。]
[我還以為百萬大軍都是真的嘞,老祖宗可真會騙人!]
[哈哈哈哈哈,樓上懂什麼叫不戰而敗、不攻自破、聞風喪膽、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意思嗎?
你要是懂了,就知道為什麼要誇大軍隊人數了。]
[三四個勞力做後勤,才能供一個有戰鬥力的士兵,你就想吧,打仗得多費錢。]
[拜托,後勤人員本來就應該算進大軍裡呀!]
……
乾朝眾武將聽聞天幕內容,冷汗唰的流了下來:阿婆主,您可彆信口開河啊!!
質疑咱能力和人品也就罷了,怎麼還能汙蔑咱吃空餉啊,您良心過意得去嗎!?
這讓他們以後在文官麵前怎麼抬的起頭啊!
況且,您就隻揪著我們武將的問題說嗎?
文官吃拿卡要的嘴臉可比咱要難看的多了!
武將們心裡一句句反駁回去,頭腦也在快速轉動,想著明天怎麼在陛下麵前狡…
不對,應該是訴說自己的衷心才對。
皇宮內。
天已經完全暗了下來,隻剩月亮與天幕的柔光灑下,瑩瑩照著這片大地。
宦官總管一揮拂塵,宮女們立刻輕手輕腳的為眾人呈上新鮮的瓜果。
夏季的夜晚必定逃不過一直‘嗡嗡嗡’的邪惡生物,哪怕是皇宮也不例外。
宦官們點上驅蚊蟲的熏香,站在裝滿冰的冰鑒後麵,手持扇子給主子們扇著風。
蕭洌川隨手挑了一串葡萄,摘下一顆扔進嘴裡,忍不住開口吐槽。
“為何行軍打仗方麵的事,後世人了解的如此淺薄。看他們的言語,也不似沒去過學堂的。”
阿婆主還要特意將這些事掰碎講解清楚,好像生怕觀看的人聽不明白。
難道後世人的家中都沒有參軍、打仗的親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