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當中,李世民跟往常一年,繼續坐在暖呼呼的軟塌上批閱著奏折。
小臂粗的鯨油蠟燭,分布在殿中各處,照耀的如同白晝。
自從知道了一隻鯨魚就能製作出十幾萬根蠟燭,李世民就再也沒有要節約的意思了。
“父皇!算出來了!父皇!我算出來了!”
就在李世民聚精會神的看著一份奏折的時候,李治拿著一個賬本興匆匆的跑了進來。
要是其他人敢在自己忙著政事的時候這樣闖進來,李世民必然大發雷霆。
當然,真要是其他人,估計也沒有機會闖進來。
真當李忠這幫人是吃乾飯的啊?
“哦,雉奴啊,你算出什麼來啦!”
李世民不以為意的抬頭看了一眼,然後繼續埋頭乾活。
雖然知道李治這兩天在忙什麼,但是李世民並不認為現在會有什麼結果。
“父皇,兒臣把今歲的稅賦數據統計出來了,你快看。”李治興奮的把手中的賬本遞給了李世民。
不過,讓他失望的是,李世民並沒有什麼吃驚或者驚訝的表情,更沒有讚賞和表揚,反倒是很冷淡的說了一聲:“放在這裡吧,等朕忙完了,有空的時候就看一看。”
“父皇,您不是著急讓戶部把數據統計出來嗎?兒臣為此可是昨晚好晚才睡,現在兩手都酸疼呢,怎麼你就不好奇今年的賦稅數據了麼?”
李治的心思畢竟還比較單純,沒有明白李世民的態度背後表明的意思。
不過,看到自己疼愛的兒子一臉委屈的樣子,李世民忍不住露出了一個慈祥的笑容,“既然是稚奴這麼辛苦計算出來的結果,那朕就先看一看吧。”
李世民一邊說著話,一邊從李治手中接過了賬本。
“父皇,最後一頁是統計的結果,前麵是各種綿帛物資的具體情況。”
李治靠在李世民旁邊的桌子上,一臉欣喜的告訴李世民這個賬本要怎麼看。
“一千五百四十三萬兩千兩百一十六貫?”李世民眉頭一皺,覺得眼前的數據一點都不靠譜。
這數據是瞎寫的吧?
大唐今年的賦稅到底有多少,李世民雖然不知道準確的數據,但是大概的範圍,還是有個猜測的。
去年的賦稅隻有一千三百萬貫左右,怎麼可能一年就增加了兩成多?
真要是有這麼一個增速,豈不是過幾年,朝廷的收入就能翻一翻了?
太不靠譜了!
完全不符合自己的認知啊。
“對啊,父皇。這個數據我核算過的,沒有問題,就是這麼多。”
李治一副求表揚的神情,眼睛一轉不轉的看著李世民。
“稚奴,不是父皇要說你,這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切不可好高騖遠,否則就會一事無成。你是大唐的晉王,一舉一動更是代表了皇家的形象。聽小學的教諭說,你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學完《尚書》,《論語》也是一知半解,就算是你一向喜歡的算學……”
李世民的一番話,直接把李治說蒙了,以至於後麵李世民到底說了什麼,李治都沒有印象了。
李治失魂落魄的離開了宣政殿,留下李世民繼續在那裡忙碌。
……
貞觀十年的到來,可謂是悄無聲息。